by @秦书宝
全文约 5000 字,阅读约需 10 分钟。
.
昨天我看到一个视频,里面把莫言批成是某种反动恨国分子。
我觉得这也太匪夷所思了,所以打算亲自通读莫言的作品——
当时我还顺手发了微博跟小伙伴们求证,做个心理准备。
现在读完了第一本,《丰乳肥臀》。莫言自己也推荐先读这本。
现在很感谢那个批判莫言的视频,让我有兴趣去了解莫言,
但我并不认同那个视频的看法——太肤浅,莫言比那个复杂得多。
我先说较公认的部分:文笔。
文笔太抽象,我说下我自己的看法——生动而不矫情。
经典例子,我心目中,老舍。
简洁,但生动。有时绚烂,但从不矫情。
莫言在《丰乳肥臀》的前半本,我觉得达到了这个水平。
如果拿菜系举例,令「辣=B级片风格」……
那么对嗜辣的食客,莫言甚至有可能超越了老舍。
我举两个(不重口的)例子,一静一动,我觉得都是绝了。
讲动的:
「孙家的哑巴三兄弟来了。跟着他们进院的,还有三条像抹了荤油一样光滑的黑狗。它们如三道黑色的虹,从墙头上滑进来,无声无息地落在地上。」
就这句「三道黑色的虹」,绝了。
只说「抹了荤油一样光滑的黑狗」,可能不那么形象,甚至有点重复形容的感觉。
但一说是「黑色的虹」,无敌了,真的。
虹,怎么可能黑色?所以强调的是其形状,一个弧线拉过来,根本顾不上考虑颜色。
一个动作,怎么会像静态的虹?说明动起来毫无声音,只有形态,是动态残影。
无声压迫的感觉,马上就出现在脑海里了。
说这是「平地惊雷」就俗了,我觉得应该是「无声惊雷」——
读的时候可能没感觉到,放过了,眼睛又扫几行后,脑子才突然回过味来,
什么?黑色的虹???
脑海里烟花一炸,而且是无声烟花。
牛逼。莫言,算你牛逼。
再说静的例子,描述一行人都呆住了:
「母亲像一棵松树,我像松树上的赘瘤。五个姐姐像五棵白桦树。司马家的小男孩像一棵小橡树。我们组成一片小小的混生林,默立在玄而又玄的秘色瓷碗和鸟画前。如果不是炕上的三姐发出哧哧的冷笑声,我们也许真的就成了树。」
粗看每句都平平无奇,连起来却错落有致。
我没什么文笔,描述不出其中的妙,只能心里一句「卧槽」,
感觉自己被作者被脑控了,画面莫名其妙出现,很惊奇。
尤其「混生林」三个字,直接用,突兀,略显装逼。
但放在一系列平淡的比喻后面,顿时画面就融洽了。
——所以我觉得,仅个人意见,莫言远超余华。
我试着用莫言的表达逻辑,来表达一下在我心中,莫言是如何远超余华的:
按莫言的表达逻辑来说的话,假如他俩里必须有且只有一个是反z,那我真心盼着是余华(对不起),因为莫言,显然要难对付得多。得多。
.
说完简单的,说复杂的,莫言的作品要如何「正确」解读。
「正确」加引号有两层意思:
一是这是我的想法,狗屁不算,所以加个引号提醒你注意,仅供参考,很可能不对。
二是不存在绝对正确,尤其解读历史中的人,一定要放回历史里去看。
「放回历史」听来简单,但对一种人特别困难——作家。
作家不是正常人,他在时间线上不是单维的,而是复合的。
比如莫言,太有意思了,真的,我有点迷恋解构他的过程——
- 个人史实:莫言自己的经历(对外人不可见),第一层时间线
- 真实史实:莫言在作品中所描述的那个时代到底发生了什么,第二层时间线
- 创作史实:莫言的作品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最初目的是什么,第三层时间线
- 特定史实:莫言被诺贝尔认可、接着在华人文学界被「封神」,又是哪个时代?第四层时间线
- 当前史实:我们现在(特指我正在打字的 2022 年),第五层时间线
这不是故弄玄虚,而是唯物史观下辩证法的必然解构步骤。
我试着用具体例子,来翻译上面这段不像人话的东西。
比如说司马库——我跳过书中所有主角,单选这个奇特的配角,自有原因。
我们借用毛关于矛盾论的一个说法,「一个指头,还是九个指头」。
一个指头,是次要矛盾,九个指头,是主要矛盾。
看问题,当然先看主要矛盾,否则无法理解和解决矛盾,对吧。
司马库是乡绅之后,他在书中的经历大致如下:
- 先是积极配合地方武装抗日,自己受过伤,全家被鬼子所杀,
- 后来这支地方武装投了日,他却投国军继续抗日,且有战功,
- 然后中国内战,他等于是站错了队,虽没滥杀,但手上也有人命,
- 逃亡期间没少杀人,有的是帮血亲复仇,有的是暴力拒捕,
- 最后为了解救被新中国警方非法拘禁的亲人,慨然赴死。
好,经历说完了,现在回答两个问题:
一、司马库的功过,哪个是一个指头,哪个是九个指头?
他真的那么十恶不赦么?还是历史上站错了队,行差踏错呢?
二、历史中像司马库这样的乡绅,是一个指头,还是九个指头?
旧社会的乡绅们到底是一心抗日保家卫国,还是剥削成性投降主义呢?
如果在第一个问题上,你认为司马库是罪>功,那你书白看了。因为莫言的态度显然是正面的。或者说「狡猾」如他,态度至少不是负面的。
但如果在第二个问题上,你认为司马库这样的乡绅代表了历史主流现象,那你书白看了。因为「尽信书不如无书」,只从小说里,尤其是特定时代的伤痕文学里了解中国近现代史,那还不如文盲呢。
当然,第一个问题易达成共识,它只讨论莫言一个人的看法。
第二个问题才是根本分歧——它背后是你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真实立场。
等一下!
难道我们是要说,莫言的立场有问题吗?
恰恰不是。
.
莫言的真实立场,其实没有问题。这是我的判断,不一定对。
- 说他是反z的人,我觉得是误解了。
- 但说他红到根上的人,恐怕误解程度也不比前者低。
当然,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我认为莫言(在《丰乳肥臀》中)的真实立场是——回避主流叙事。
简单来说就一个字,避。
避是有双重性的,是辩证的:
- 避,代表不完全认同主流视角;
- 但避,也代表着并不是完全不认同主流视角(完全不认同就是反了,不是避)。
你可以简单粗暴理解为——
在第二层时间线即真实史实里,九个指头是好的,一个指头不太好。
但在莫言的第三层时间线即他创作该作品的翻案年代里,之前已有的作品大都在说十个指头都是好的。
十个指头都是好的,这现实吗?符合矛盾论和实事求是吗?
于是,莫言为了让近乎 100% 的大齐唱里出现哪怕是 1% 的回归真实的声音,选择了一条拧巴的路——
大概是,我既要大致如实讲述那段历史,又要尽量把重心放在主流叙事曾刻意回避的,不光彩的角落里。
这就导致了核心层面的逻辑拧巴——
我既承认你大体上是好的,但我在大体上又要呈现你的不好。
我觉得你 90% 是对的,但我今天要用 90% 的精力讲你不对的地方。
理解了这个主要矛盾,我觉得,就理解了当时的莫言(或许还可以推广到水平相近的伤痕文学作家身上)。
举个例子,还是司马库,他的结局是什么?
他为解救被新中国警方非法拘禁的亲人,慨然赴死。
在书中,新中国警方为什么要抓他家人?就是为了引他出洞。
那这合法吗?当然不合法。
所以莫言在的书里,用一句话,
真的,就一句,提到——组织因此处分了办案负责人。
- 虽然只有一句,但毕竟提到了。
- 虽然提到了,但毕竟只有一句。
你感觉到了么?这就是莫言和反z的根本区别。
.
根本区别在哪儿呢?
理论上很容易分清:
- 反z的目的是反,故事只是工具,它们不在乎故事的真实性,所以讲出来的是魔幻,毫不现实;
- 不妨将莫言称为「纠偏者」,这种人的目的是在第三层时间线里扭曲第二层时间线,让总体的流向,回归第一层时间线。
说人话,就是纠偏者们觉得,之前只说好话不让批评才是违反了实事求是,所以现在必须要在无数既有的好话后面疯狂加入大量的批评(但仍然是实事求是的批评),以便让真实恰当地回归。
但这个「恰当」,是没有任何人可以恰当地做到的。
- 如果莫言写完这本书,地球突然爆炸,那么有可能莫言实现了他的预期。
- 但只要地球不爆炸,时间线继续叠加,没有任何一个作者可以靠一己之力真的做到「纠正共识」。
这就涉及了第四、五层时间线。
先停一下,岔开说一句魔幻现实。
魔幻现实,并非比现实更魔幻,而是比现实更现实。
道理特简单,如马克.吐温所说:
虚构必须符合逻辑,而现实往往更加荒诞。
现实是现实的,你必须相信,你自然会相信。但虚构是编的,你必须得合理,才能取得读者的信任。
你越想把魔幻现实的故事讲好,你越得了解真正的现实是什么,对吧?
莫言也好,马尔克斯也好,都远比大部分人更了解现实,
所以他们才有能力创作出让大部分人都觉得魔幻的魔幻现实。
他的动机是「纠偏」,手法是「避」,体裁是「魔幻现实」,
三位一体,非常自洽。
然而,时代不给他面子,使他的作品在两处露了怯。
露怯的这两处,就是上面提到的第四、五层时间线。
.
第四层时间线,即特定史实,是指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其实在那之前,他的《丰乳肥臀》就慢慢「过时」了。
一开始,没人敢批评,放开了,莫言先大力批评,成为经典。
再接着,越来越多人批评,风气大变,再回头看,莫言的批评还适度吗?
这不怪莫言,没有任何人能做到跨时空自洽,理论上就不可能。
当年批评率 0%,莫言写了本批评率为 90% 的作品以抗衡时代,了不起。
后来社会上批评率变成 99% 了,那莫言的作品,是不是从纠偏变成了偏差本身?
现在需要什么?需要赞美率为 90% 的新作品,以抗衡文殖。
历史是螺旋上升,但螺旋的切面是钟摆,左久必右,右久必左,反者道之动。
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 100% 的政治奖项,与文学无关。
当然,所谓「无关」,也是辩证的。
就好像智商重要吗?对天才来说,不重要。
为什么?因为天才只和天才竞争,圈子里全是天才,智商还重要吗?于是勤奋更重要了。
诺文奖也一样,想入围必然要有极强的文学性,
但入围后呢?都有文学性,谁得奖?看政治性。
这就是矛盾论的精髓——
当主要矛盾被解决,次要矛盾就会上升为主要矛盾。
当然,多嘴一句,连《二手时间》这样的文学垃圾也能得奖,
正如奥斯卡把最佳影片颁给《水形物语》,
西方文明正变得越来越不自信,反者道之动。
同理,当一个在禁止批评的时代里因高呼「批评自由」而成为偶像的人(比如莫言),
反过来在新时代里,成为被人批评「批评过于自由」时的批判对象时,
中国文化也正走向自信——
这意味着中国人不再像1840以来那样迷信西方的认可了,
我们要走自己的路——我们是否该反思,我们自己说了算。
呼吁「中国人要反思」的人,越来越引起中国人对他们真实动机的反思,
这种反思之反思,否定之否定,是中国真正崛起的表现。
注意,是表现,不是原因。
天,永远不是鸡叫亮的,革命,是人民群众而不是鲁迅先生完成的。
我很崇拜鲁迅先生,所以我才敢于拿我大树人举例,
即便是他,再怎么《呐喊》,也只是中国人开始觉醒的表现,而不是原因。
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没有任何一个英雄,尤其是文化英雄,可以说自己是历史发展的原因。
中共只是顺势而为的智者,其力量来自人民。
屠龙的是人民,不是任何一个政党,更不是任何一个个体。
那文艺作品就更不可能屠龙了,甚至连维持动态平衡都做不到——
作品写出来就「死」了,无法随时代自动变化。
这不是在苛求作者,而是在提醒读者,别忘了,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所有作品都会在时间面前过时,不光是莫言。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单独提莫言?
因为莫言是独特的,他是目前唯一的中国籍诺文获得者,
以他为中心的这个思维陷阱(虽未必如他所愿,但确实)尤其巨大,不可不察。
这一现象在《丰乳肥臀》后半本尤其明显:
- 前半本莫言在避主流叙事时,尚可伪装成只站民族不站党,那就国军拉踩,
- 可后半本解放了,你又要纠偏又不是反z,站哪里?写作难度陡然上升。
所以后半本不再魔幻现实,纯粹魔幻失真。
个人感觉,仅供参考。
.
第五层时间线,就是现在,距诺奖又过去好久了。
时间长短,并不是绝对时长,而是重要事件发生的相对多寡。
短短十年,发生了多少事?
只说最近的,2019夯扛、2020新冠、2021疆棉、2022俄乌
西方层层撕下面具,原因是中国真正开始崛起。
在这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如何回顾之前的四层时间线?
- 文殖入侵带来了 90% 反思怪,我们要不要重提 90% 赞美中华文明以抗衡?
- 时过境迁,批评早已从不自由到了过于自由,连鬼社和屠杀都能「理性讨论」,毒教材和牌位伸进你心窝子了,我们还是否需要伤痕文学式的自戕与反思?
- 由于当年的道路以目而具备先进性的莫言早期作品,现在还是否有同样的政治及哲学价值?尤其考虑到诺文奖的政治属性?
写到这里,基本就是莫言《丰乳肥臀》的读后感了。
仅供参考,我准备开始看下一本。
.
6 Replies to “A134 莫言的丰乳肥臀,怎么读才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