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9 标准化教育,不尊重人吗?

by @斯芬克斯

全文约 2000 字,阅读约需 3 分钟。

.

标准化基础教育就像车间流水线,把人当成东西一样统一处理,是对整个社会而言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方式:

  • 这既保证了哪怕注定是废柴的个体也有获得基础教育的机会(因为允许废柴入学的边际成本无限趋近于 0);
  • 又保证了那些注定金鳞的个体可以在随手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融入社会(同龄人社会化),降低了出现恶鬼和业魔的可能性;

这一拉一踩,强迫趋中,保证了人类社会基础教育的社会性——人首先是动物,忽略了其他人类需求的人类个体就只有动物性,只有拥有了第二位的社会性,人才成为合格的人,成为对社会哪怕没用但至少无害的人。

反过来,去看那些标准化教育的反对者,是因何反对:

若反对的是在废柴身上「浪费」教育资源,那么这是不懂边际成本所以闹出来的笑话。而且所有坚持不充值去玩付费游戏的玩家都明白,免费玩家就是付费玩家的体验,废柴同龄人是社会系统用来强迫金鳞接地气的工具。

若反对的是「浪费」了金鳞的成长上限,那么说这种蠢话的傻子显然自己不是金鳞……金鳞很早就能敏锐地意识到,接地气是多么重要的生存技能。不是恪守中庸,那是行为选择。而是换位思考,是在思维层面的反复迭代。没有人能在社会之外学会社会化,社会化必然需要教具,也就是同龄人(包括其他金鳞,也包括废柴)。

若反对的是没能有针对地照顾到某群甚至某个特定孩子的特异性,那么这种观点本身就是在反社会——一切针对性的操作必然需要相应成本,凭什么要花额外成本在这群或这个特定孩子的身上?

针对各种残疾个体的特殊学校是社会福利的一部分,全社会承担其成本是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毕竟被基因突变中的不利结果困住的个体实际上是人类种群演化过程中交的熵增税——变异为应对自然选择,其方向必然是随机的,没有自闭症,就不会有天才。

回到普通学校,很多家长在抱怨教育体制的时候,会不会是自我代入了,或者代入了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没有额外占到便宜?为全社会而办的基础教育,到底是要为谁服务?

社会系统既不偏爱某个人,也不压迫某个人,它只是一个自我维持的有机体,基本构成单位是家庭(而家庭当然由个人组成)。有利于社会者,昌;不利于社会者,亡。上面说的工具、教具、金鳞,没有褒贬,只是万物刍狗的角色扮演设定。如果没有机会打「好牌」,只能尽快学会如何「打好」牌。

所以,重新理解第一句话:

标准化基础教育就像车间流水线,把人当成东西一样统一处理,不仅不是不尊重人的差异性,而是恰恰在提醒所有人——你们必须尊重人的差异性,因为你们共存于这个唯一的社会,这社会不会为你们任何个人特意运转,也不会不计成本地为你们任何个人专门改变。

明确自己的身份归属,找到自己的阶级性质,勿忘同胞。

多关注主体性,而非客体性——不患寡而寡不均是被动的,见贤思齐才是主动的。少嚷嚷,多努力。

.

再比如说最近的一个考试调整——义务教育不再区分「的地得」。

其实这和《做 PPT 视频博主有前途吗?》这篇文章里说的话题,是一个分形关系,本质都是「下沉」。《下沉的世界里,不动为王》

  • 内容生产者的目的是多赚钱,所以把文字变成 PPT 视频去收割没有阅读能力的更低级的受众;
  • 义务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人受教育水平,所以把各种不影响日常交流的知识点砍掉以便培养出海量的合格底层蓝领。所以不需要微积分,不需要英语,不需要「的地得」,要什么?要分流。

至于说「的地得」本身,能区分最好还是区分下,能占大便宜。

  • 首先,能区分词性意味着能理解句子结构,这对十字星已是碾压。
  • 其次,印欧语系仍是世界主流,语法出自拉丁,很关注词性,迁移学习是降维攻击。

英语里的状语定语同位语从句,学会了反过头来写中文的研究生论文有很大帮助。当然了,卖菜不需要学微积分。而明白词性之后,词根记忆法的威力自然就体现出来了,gull 可以变成 gullibility,spend 可以变成 indispensable,任何一个点都变成了枝,彼此密密结网,牢不可破。网状词汇跨语种迁移,英语撬动法德意西,甚至在语法层面撬动俄日韩,卖菜确实用不着。 《可能是语言学习的最优路径》 《英语是一门垃圾语言,但可以变废为宝》

我上小学时,最感谢老师的一句话就是,「虽然这个考试不考,但学有余力的同学建议还是了解一下」。而我最难过的事,就是「熵」的概念被移出了高中物理,极大地耽误了我世界观的完善。还是不能停止自学呀。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