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89 什么?花木兰也变成蒙古人了?

by @斯芬克斯

全文约 5000 字,阅读约需 10 分钟。

写于 2023.08.20

.

乌尔善(蒙族)选角是很考究的,下图为《封神:第一部》中扮演妲己的混血女主娜然(俄籍蒙裔)的言论:

「花木兰是蒙古人
「花木兰将中国人赶出自汉朝入侵以来一直被占领的蒙古领土

这种历史虚无主义扯淡说法,出现在这样的人嘴里,其实是不意外的。

太长不看的结论:

  • 一、花木兰原型所处的时代是魏晋南北朝,当时还不存在「蒙古人」这个历史概念。你非要问「花木兰是不是蒙古人」,仿佛就像在问「大禹是不是汉族人」一样好笑。
  • 二、既然那个时代连「蒙古人」都不存在,何来「蒙古领土」呢?而且南北朝时期花木兰原型所参与的战争,大概率是北魏(拓跋鲜卑)打柔然(鲜卑曾经的奴隶),跟汉族统治者毫无关系。
  • 三、中国北方土地的归属,长城内自古以来属华夏,长城外有史记载最早应该算是匈奴故地,后归鲜卑。可匈奴(汉代)和鲜卑(隋唐)已经全部汉化了,关你(再过近一千年才出现的)蒙古什么事呢……

.

简单厘清一下这几个概念。

花木兰的故事属虚构,其早期原型是女儿替父从军,帮北魏打柔然。

北魏=鲜卑拓跋氏,柔然=鲜卑的奴隶(之一)。

鲜卑和柔然,最初都属于「东胡」

东胡,是几乎所有与我们相关的北方民族的「母题」。

.

所以,我们要从「东胡」向下分拆,理解其构成和流向。

秦汉时期,中国北方边境有两支民族在活动,一是匈奴,二是东胡。

匈奴被秦、汉多次击败,被迫西迁,进入中亚,最后消失于历史中。

匈奴到底是不是匈人(阿提拉那一支),又是否参与建立了如今的匈牙利,学界有争论,但与本话题无关,略过。

再看东胡,其包括很多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鲜卑乌桓

乌桓在东汉三国时期,被曹操全面征服后汉化(曹操也差点死掉),于历史中消失

所以北方民族主要就剩下了鲜卑。

.

鲜卑较重要的几支,包括但不限于——

拓跋、秃发、慕容宇文、乞伏、吐谷浑等,

逐一看下:

有说法认为,秃发就是拓跋,只是不同音译,也有人认为,是较近的两支。

魏晋后期,拓跋建立了北魏,并最终统一了北方,与南朝(宋齐梁陈)对峙。

后来,北魏被篡夺分裂,成了西魏(后来的北周)和东魏(后来的北齐)。

再后来,北周灭了北齐,重新统一了北方。北周就是宇文氏,仍然属于鲜卑。

再后来,北周被随(隋)杨坚篡夺,很快又被替换成

可以认为,到隋唐时,鲜卑的主体已经被汉化,不再严格区分你我。

.

把鲜卑的其他重要几支补充完整:

鲜卑最重要就三支——拓跋、宇文、慕容。

上面已经说了拓跋中最大的一支,并且涉及到了宇文。

而慕容,则西边东边各有一大支。

东边的一支,与本话题相关的,就是南北朝时期慕容皝建立了前燕,后被前秦苻坚(氐族人)所灭。其后裔又陆续建立了后燕北燕南燕西燕等。(可参考下图)

所有这些慕容氏的燕国加起来,可统称为「慕容燕」,而《天龙八部》小说里的慕容复,想要复兴的「大燕」就是这个综合政体。

慕容复的真实原型,并不是「燕人」,而是「吐谷浑」的后裔

吐谷yù浑,是人名,全名慕容吐谷浑。此人最初是鲜卑慕容氏的王子,后来因与同父异母的弟弟夺权(估计是失败了),一路西迁到内蒙阴山,又继续西迁到甘肃临夏。他儿子叫吐延,孙子叫叶延。(叶延时自认姓吐谷浑,氏吐延,所以他的姓名是吐谷浑叶延,要是按春秋时「氏+名」的叫法应该叫吐延叶延)

到叶延一代,决定自行建国,于是不称鲜卑(也不称拓跋或者燕),而是以自己爷爷的名字为国名,称吐谷yù浑。第一次被灭,是灭于西秦。(可参考下图)

西秦哪来的?乞伏氏,鲜卑后裔,南北朝时期建立了西秦,灭过吐谷浑,后来自己被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所灭。所以这里面来来回回都没汉人统治者什么事。

吐谷浑,后来又被隋灭过,又被唐灭过。所以慕容复(历史原型也叫慕容复,但时代不是《天龙八部》里的时代)心心念念想复国,却总也不成功,就显得很合理了。

.

拓跋、秃发、慕容、宇文、乞伏、吐谷浑等,鲜卑最重要的几支就都介绍完了。

他们的流向是很清晰的——最终全部汉化

因此,开头图片中娜然所说的「花木兰将中国人赶出自汉朝入侵以来一直被占领的蒙古领土」是完全不成立的。

首先,中国北方在古代,一直是华夏与匈奴、东胡在争夺,而匈奴最先败,东胡分批败,最后全部连人带地融入了华夏。

你可以说这事如果发生在今天,有点武力征服的意思,但那是两千多年前的事了,那时还不存在所谓的俄罗斯和蒙古人概念呢,用现代国际观点去「审判」古人,实在是有点离谱了。

其次,哪怕只看魏晋南北朝的北方,即五胡十六国时代,整个争夺过程虽然特别复杂,但说到底和汉人统治者无关(民众有不少汉人,但平民谈不上「占领」吧)。

花木兰最早的原型是北魏人,驱逐的是柔然,土地也根本不是蒙古的。

.

那么问题来了,柔然是什么人,蒙古又是什么人?

柔然最初,是鲜卑征服的众多民族之一,可以认为是鲜卑的一支奴隶

鲜卑(主要是拓跋)南迁进入中原后,北方空虚,于是柔然翻身崛起,想要吞并鲜卑,结果被北魏反杀

柔然大败之后,有一支向东迁徙,融入了室韦

什么是室韦?学界有观点认为,室韦就是鲜卑,只不过是阿尔泰语族(可分为突厥语族、蒙古语族、通古斯语族)内部的不同音译罢了。

而蒙古,实际上就是「蒙兀室韦」。可见蒙古也是鲜卑的一支后裔,其中融入了(败退逃窜的)一部分柔然。

所以,在花木兰最初原型(南北朝)所处的时代,根本没有「蒙古人」这个概念,又谈何「蒙古人的土地」呢?

花木兰的原型可能是北魏人(军事立场),其民族身份哪怕就算是拓跋鲜卑人,也只能说「花木兰所属的族群有可能是蒙古人的祖先之一」,而不能说「花木兰是蒙古人」。

说「花木兰是蒙古人」,这话非常滑稽,简直就像是在说「大禹是汉人」一样可笑……大禹本身就是神话传说人物,哪怕真实存在这么一个具体的人(而非某一水工部族或治水群体的人格化身),那他所处的时代也是夏商周之前了,那时根本没有汉代,又何来「汉人」的概念呢?

戏子们不学无术,实在是贻笑大方。

.

其实「蒙古」这个概念,非常符合顾颉刚提出「历史层累说」,就是后人用后来才出现的想法与概念,重新定义和构建了更古老的历史。

最初只有东胡,也有人认为「东胡」一词就是「通古斯」的另一种音译。不管如何,当时既没有蒙古的概念,也没有蒙兀的概念。

后来,东胡中的鲜卑一支,离开东边向西迁徙(因为西边的匈奴被秦人和汉人干跑了)。迁徙途中,拓跋、宇文、慕容三支开始向南(即中原)入侵。

之所以说东胡进入中原是「入侵」,是因为东胡来的时候,华夏族已经在这里生存上千年了(哪怕从商开始算)。但这里的入侵没有道德意味,因为我们不能拿今天的国际「道德」去约束几千年前的古人。

鲜卑主力西迁之后,原本的东北地区又相对空虚了,于是崛起了室韦。所以,才有学者认为室韦就是鲜卑,只是不同时代的口音不同,所以音译成汉字有所不同。

包括后来的契丹(辽-耶律)党项(西夏-拓跋)也都可以看成是这样崛起的(也有学者认为党项源自西羌而非鲜卑,此处不做争论)。

而再后来的蒙兀室韦,同样是趁着辽人和金人尽出,「祖地」空虚,才趁机崛起的。毕竟,权力讨厌真空,历史规律一向如此。

.

在蒙兀室韦崛起之后,统一了北方草原,又横扫了欧亚大陆,成为震撼欧洲文明的第二支「上帝之鞭」——

注意,这才是重点,西方人最先了解到这一支力量时,是先听到了「蒙兀」这个词。

再之后,西方文明航海殖民、工业革命、侵略全球,把「蒙兀」这个概念浸入了历学界,带到了全球。

所以,「蒙兀」明明是最后才来的,却因为最有名,而反过来定义了相关的地理名词、历史名词、生物学人种名词——蒙古草原、蒙古族、蒙古人种等

如果理解不了,还是「大禹是不是汉人」那个概念。就是明明早就有这片草原、早就有这批民族、早就有这个人种存在了,但当时西方人不知道,所以没叫上名字。后来蒙古人一路扫到欧洲把西方人打惨了,西方人记住了,于是回过头把历史上所有这一边的相关概念全部称为「蒙古xx」。

这,就是一种非主流意义,或者说广义上的「历史层累现象」。

.

这个现象,还体现在其他几个类似概念上:

  • ——东斯拉夫人其实是自称「罗斯 rus」的,我们为什么要管人家叫「俄罗斯」呢?

因为罗斯人和华夏人中间,隔着阿尔泰语族的游牧民族(比如满、蒙、突厥都算)。阿尔泰语族的词汇,大量地以 r 为结尾。那么当一个以 r 为结尾的词连上一个以 r 开头的词时,怎么读……

读着太难受了,所以这时就会在以 r 开头的单词前面强行加一个元音 o,读着就舒服了。所以 rus 在阿尔泰语族里,读起来就成了 orus 的感觉,翻译到汉语,就成了「俄罗斯」

然后华人再把「俄罗斯」简称成「俄」,实在是有点像是把「大张伟老师」简称为「大老师」的荒诞感。

严格按发音,罗斯国应该简称「罗国」,而「俄卖力卡国 America」才应该简称「俄国」。

  • ——又比如说,英语里「瓷器」和「中国」为什么都是 china/China 这个词?

因为华夏文明最早向西扩张,是秦代,发音类似于 Chin/Cin,按古希腊&古罗马的语言习惯,一个民族的统称是阴性的,词尾要加 a,所以就成了 China/Cina。

其实这也就是「支那」这个古印度对我们的称呼的来历。所以,缅泰越等国所处的中南半岛,才会在古代被各文明都称为「印度支那半岛」,因为它完全受印度和中国两大文明辐射控制。

  • ——再比如说,俄语(罗斯语)里为什么管中国叫 Китай Kitay 呢?

这个发音听着特别像「契丹」,而它最初也确实就是「契丹」的意思。原因想必你也想到了,就是因为华夏文明最早大规模辐射到罗斯人(基辅公国、莫斯科公国等)身边时,正好是契丹(辽)时期。

到两百年后的马可波罗时期,他要到中国来见识高级文明时,还以为中国叫「契丹」呢。

.

再多说一句,其实蒙古,也被层累过,比如说「鞑靼」

鞑靼一词的含义,太多太复杂了,根本说不清,但与我们话题相关的,主要是这一支脉络(以下为学界的说法之一,仅供参考):

铁木真的父亲,是当时北方草原上的乞颜部首领。与他们联系较紧密的,有一支部落是塔塔儿部

铁木真统一草原之后,自然也统合了塔塔儿部的势力,开始大规模西征。

西征到达欧洲边界时,信奉基邪的欧洲人听到「塔塔儿」的名字,吓坏了……

因为「塔塔儿」听起来,特别像塔尔塔洛斯(Τάρταρος, Tartarus),即古希腊神话里「地狱」的意思。

蒙古侵略者扫过的地方,动不动就是屠城筑京观(人头塔),那可不就和地狱一样吗?于是,欧洲人民间自发地管蒙古大军叫「塔塔儿」。

这个发音再传回汉语里,就音译为「鞑靼」。

这个词的意思就变化了,但所指的内涵,了解了相关历史之后仍然是可以弄清楚的。

.

以上都是一些边边角角的历史知识,现代人如果不是对历史特别感兴趣,那么不知道这些是完全正常的

我想说的是,一个正常的普通中国人,哪怕不知道这些东西,也不会说出下图中那样的历史虚无主义、分裂主义言论来。但这样的话,出自一个俄籍蒙裔的外国演员之口,就不奇怪。

人的本质,是其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和平时期,无所谓。假如真的有了战争,进入乱世,必须二选一站队呢?你不站,你就被两边砍,这时你站哪边?

分清敌我,不是为了制造分裂,而是为了明确底线

一切生意,都可以谈。但触及国家、民族、甚至文明生存底线的东西,没得谈。

.

然后你再回看当初《封神:第一部》的影评:A366 封神第一部,还不够魔幻吗

再看这位「岛籍」俄国犹太学者 郭静云 的学术观点:A365 欲灭其国,必先亡其史

你还觉得,乌尔善的选角和叙事不是经过他精心设计的吗?

文艺作品里,没有任何一个元素不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而没有任何文艺作品,可以超越政治立场。A133 文艺必须为政治服务吗?

如果有人说「不要上纲上线,可能人家就没有政治立场」,这话就表明了说话人的政治立场,不是吗?

.

One Reply to “A389 什么?花木兰也变成蒙古人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