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6 读历史是为了写历史

by @秦书宝

全文约 4000 字,阅读约需 8 分钟。

.

这算是一篇自省吧,不针对任何人。

这句话纯粹是为了防止不必要的联想,以免在我根本想不到的地方得罪我压根不认识的人……并不针对任何特定的联想,或者任何特定的人。

.

前段时间,台湾一艘巨轮在苏伊士运河搁浅,导致全球航运大堵塞,传为笑谈。

这里面如果想讲知识点,可讲的东西有很多。

  • 比如说,苏伊士运河,在哪儿?为什么重要?如何影响了地中海文明的变迁,如何改变了全球势力分布,如何推动了大航海时代两个日不落帝国的迭代?等等。
  • 又比如说,苏伊士运河,谁挖的?拿破仑为什么没挖成?挖好之后为什么不归埃及?那巴拿马运河为什么就不能像苏伊士运河这样直接通航而要用船闸?
  • 再比如说,苏伊士运河就被一艘 400 米的巨轮给堵了,当初为什么不挖宽点?现在为什么不拓宽点?以后要不要再搞宽点?
  • 还比如说,这巨轮是台湾人找日本公司借的,由印度人开,在埃及地界上,为什么挂着巴拿马的旗子?是为了避税还是为了国际管辖权方面的考量?

可是一切的一切,最最重要的点,我个人觉得,就是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号航母,也被卡在了地中海,去不了伊朗得瑟了。

除了航母的事,其实事都值得了解,但不值得聊。

.

什么事值得聊呢?仅说在我看来哈,比如伊朗跟中国签石油人民币结算的 25 年全面合作协议,就值得聊。美国航母之所以急着去波斯湾,原因也正在于此。

所以我写了《伊朗是中国的友军吗》《人民币是货币吗?》两篇免费文章,说这个事。

还是强调一下哈,这篇文章只为自省,没有捧自己或者踩谁的意思。之所以不直接在语气上进行转化(软化)而是干脆用文字来自我澄清,是因为懒……懒得自我辩解,这种懒和上面说的懒得做基础知识的普及和讨论,是同一个懒——懒得做没有太大价值,或者说没有价值附加值的事。

.

我试着用航母和石油的这两个事,其实是同一个事的先后两个场景,来说一下我对于历史、政治、经济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讨论时,其价值附加值高低的考量。

我们可以很轻易地套用「重要*紧急」的四维度分类法,来拆解这个事的不同侧面:

  • a 重要&紧急的知识点:苏伊士运河为什么不挖宽点?
  • b 重要&不紧急的知识点:伊朗在历史上和绿到底是什么关系?《伊朗是中国的友军吗》
  • c 不重要&紧急的知识点:苏伊士运河以及伊朗的地理位置为什么重要?
  • d 重要&紧急的知识点:中伊为什么要进行石油人民币合作?《人民币是货币吗?》

(你看,只写重要的,是否紧急,不在考虑范围内)

这个「紧急」其实没那么紧急,我只是想说有些知识点它和中国未来的发展有着更紧密的联系,因此也就对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来说相对更紧急一点点。但比起你自己家里的日常生活,再大的国际局势变动要传递到你那里也得挺长时间呢,所以也没那么紧急哈,理解意思即可。

按这个逻辑:

  • a 孤零零的历史轶闻,基本上没有额外价值。

自己看看可以,花时间给别人科普这个,亏。哪怕能换来流量,也仍然是亏的。因为我一直觉得,公域流量就和公厕流量一样,不仅不值钱,还又脏又臭容易惹麻烦。

真想讲,也就是自己随手一记,作为未来检索的资料,不要作为重心。况且这也做不了重心,可替代性太强了,随手一搜网上到处都是,全免费,不需要你讲。让低端生产线的人去做就好,你往高端走,往上游走,那里更不可替代。

  • b 相对客观的大历史脉络,是有附加值的信息里,附加值最低的一种。

这是走向新认知层面的基础知识。类似于中小学要背诵的经典唐诗,非常基础所以非常重要,但离你提升现代汉语的文学修养还远着呢,不紧急。

有了这个 b,你才有可能理解 c 和 d。知道了其他国家都是怎么回事,才可能理解其他国家现在为什么跟中国是这样的关系。最后还是要落回中国来,所以大历史重要,但不那么「紧急」。

  • c 与中国未来有直接关系的历史切片甚至碎片,是急需了解但容易片面化的高级知识。

实际上 bc 之间存在权衡:我觉得 b 更有利于构建知识体系,因为有框架;而 c 更适合装逼,因为离大众注意力比较近。非要在这种中间水平上混的话,可以多读 b 多写 c,提升自我的同时收割别人的注意力。

反过来,如果你是读者角色,阅读书籍、论文、自媒体文章,也可以这样去分类——b 类的宏观但遥远的东西,不紧急但不能放,不然你就会被只讲 c 的人给蒙蔽。c 类的碎片化但接地气的东西,能直接用在时事上但不够体系化,还是得去补 b 类的东西。

  • d 基于大历史脉络回看中国的处境,并把与中国处境类似的历史事实关联起来,最终找出历史上的某种元规律,并服务于思考中国当前的出路,这是我目前觉得的最高级的历史视角。

比如「中伊为什么要进行石油人民币合作?」这个话题就值得好好聊聊。其中必然会涉及到伊朗的历史,伊朗与绿的关系以及绿内部的分裂,绿各部分与欧美的关系与中国的关系,甚至与俄罗斯的关系与印度的关系。然后是陆上丝绸之路对中华文明的意义,对世界文明的意义,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替代性问题和科技力量在其中的作用,这就自然牵出苏伊士运河对西欧、中东、南亚、非洲的影响,以及石油作为重要物资对中国的价值。历史引出了经济,经济导向了政治,国际货币在历史上又是如何演变的,再看中绿欧三家未来想要合作的话,美国又将打出包括航母在内的什么牌。

这套框架,之前在另一篇里也写过,当时举的是经济学的例子:《人类是狗熊,1234掰棒子》

与此类似的一些补充,出现在这几篇文章里:

我大概是这么个感觉,仅供你参考。

.

我为什么突然想起写这么一篇文章呢,是因为我发现它不只对自媒体从业者有用。如果只对做自媒体的有用,那写不写无所谓——写吧,可能人家比我还懂;万一别人不懂吧,教会了岂不是抢我的饭碗?哈哈,开玩笑的。

但真正写的原因,是我今天看《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这本书的时候,有了非常强烈的感觉。因为我觉得自己已经能够有意识地使用 d 这个维度的视角,去感受生活中接触到的很多相关信息,所以我发现自己现在看历史书,比起以前来有很大的进步——我的思考更有目的性了。

比如看《以色列》这本吧,打开之前,我没有任何预期,单纯是因为对中东和犹太人的历史感兴趣,之前去以色列旅行过有点感受,然后这书在某瓣评分 9.0 以上,值得一看。

但看着看着,我就自动产生了很多这样的想法:

  • 犹太人建国前,就想到了必然要和阿拉伯人开战;那中国为什么有的人却觉得能对日本掉以轻心呢,中国年轻人里的精日分子又为什么这么多呢?
  • 犹太复国主义者中,有不少人觉得犹太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太沉溺在典籍里了,没有行动能力,所以提出了要塑造新一代「肌肉型犹太人」的说法;而历史上同一时间,也是 1900 年之后没多久,年轻的毛也提出了中国新青年要「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说法,发在《体育之评论》上,显然是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重文轻武的「东亚病夫」形象的一种否定和提升。
  • 犹太人当时已经没有自己的语言了,东欧的说意第绪方言,欧洲的直接说德语法语英语,但复国主义者们硬是「复活」重造了古代的希伯来语,让以色列的年轻犹太人重新说上了新版希伯来语,这在全人类历史上也是独一份的;回想中国,从什么「河殇」开始,到公知带路之流,再到现在境外势力养蛊的身份政治性别对立,其中有没有可能一部分原因,就是中国对于高等教育中的意识形态部分抓得不够紧导致的呢?
  • 甚至就是看到罗斯柴尔德家族出钱在巴勒斯坦区域大笔买地,也忍不住联想到周润发和古天乐默默地为中国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做出的个人贡献,也想要变成他们这样的人。《赚钱的动力来自于意淫》

这些想法显然是 d 类的思路,但完全是自然而然地出现的。

这就让我回忆起,自己最近看几乎每一本历史书时,都会有类似的情况:

  • 读《万历十五年》,明白党争的可怕,意识到史书是文官(编)写的,重新思考文革类运动在历史上的必然性,加深了对《邓小平时代》中毛邓交接阶段的理解。
  • 读《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知道了奥斯曼帝国的宗教包容政策,从税收的角度理解信仰问题,想想中国的新疆西藏问题该如何解决。而且也知道了在科技没有量级差异时,即便技战术再先进,军力再强盛,能不能取胜都有很大的运气成分,所以对军工行业的价值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 读《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才明白苏联与中国关系的复杂性,以及为什么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对美国的政治体制和军政关系有了新的理解,于是思考台湾问题和平解决的可能性,或者说要具备什么条件才有可能和平统一。
  • 读《死屋 : 沙皇统治时期的西伯利亚流放制度》,重新认识了「十二月党人」,深刻明白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软弱性,以及革命起义中纲领的重要性,印证中国现阶段抓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 等等等等……

所以我觉得,这事值得分享一下,因为虽然不是人人都做自媒体,但人人都会在生活中接收新信息啊。

当然,只有 d 这种思路,也是狭隘的,但在已经有各种思路的前提下,多出 d 这么一种思路,却不吃亏。手里不能只有锤子,那样会看什么都是钉子。但手里不能没有锤子,否则就会碰钉子。

.

所以我取了这么一个标题:读历史是为了写历史。

表面上看,我好像在说,做自媒体的人,平时多读历史,是为了在历史方面做一些科普(换流量),或者在写其他领域的文章时能够联想到历史方面,以提升文章深度和广度(换流量)。

但事实上,我想说的是,做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了解历史最重要的目的,是明白自己从哪儿来,别人从哪儿来,来的路上有什么事证明了什么规律,于是我们知道自己将向哪儿去,又会遇到什么问题,该如何预防和解决。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读过去别人的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明白我们要如何谱写自己未来的历史。

再说一次,d 基于大历史脉络回看中国的处境,并把与中国处境类似的历史事实关联起来,最终找出历史上的某种元规律,并服务于思考中国当前的出路,这是我目前觉得的最高级的历史视角。

.

One Reply to “736 读历史是为了写历史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