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秦书宝
全文约 2000 字,阅读约需 4 分钟。
.
《信息简史》看了一半,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这本书似乎并没有给我提供什么新的知识点,但我却觉得这本书让我挺有收获,而且不是那种验证了已有知识点的巩固性的收获,确确实实是新知式的收获。刚才有点想通了,应该是有「结构性知识」,有别于「事实性知识」。这两个概念我瞎编的,不知道有没有更好的更现成的叫法。
就像一幢楼,每块砖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其实是既依托于砖的存在而被人感知到,却又完全与砖本身没有必然关系的建筑结构。说俗一点,所以搬砖工人收入很低,而建筑设计师身价高得多——结构性知识的价值远远大于每一块砖,甚至大于所有砖的总和。
这应该就对了,信息简史里说的无非是些科学史上的常识,但当把语言、字母、词典、逻辑、数学、控制论、信息论、基因、生命、意识等东西都放在「信息视角」里重新看待的时候,一个更精美而复杂的结构就「涌现」出来了。一切都是信息,本质上都没有区别,都是 0 和 1 或者阴和阳。万物外在的表相也只是信息的呈现方式,或者说只是用来呈现信息的一种结构式信息。
这个结构性知识不光有点虚无缥缈,还很难「断点续传」。你要么完全理解了,要么完全不理解,不像猜单词那样可以猜对其中几个字母所以得一部分分数。或者说就像猜单词一样,哪怕你猜出了几个字母,但最后仍然因为缺少其他字母而使得整个单词没被你理解,仍然 0 分。
之前微博上和一个小伙伴讨论到,心理学科普的困难,在于这种碎片化场景其实很难传输结构性知识,只能讲讲 A 效应、B 实验、C 理论、D 趣闻,而真正最有价值的「人应该如何去理解人的意识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这套思维方式,几乎不可能通过所谓的科普的形式传递。当然,如果某个科普者非常有智慧,而接收者也极其聪明,那么碎片化场景是有可能完成这一任务的,但那只是因为双方的信息处理效率都极高,所以快速完成了整块学习罢了,实际上仍然不是碎片化学习。
包括我在得到看一些专栏也有这种感觉。经济学专栏写得相当好,但我每次看几篇之后,仍然会有一种「我看了些啥」的困惑。因为我系统地学过经济学,所以既能感觉到碎片化专栏内容的严谨性,又能感受到这种「课」仍然缺失了非常重要的一些什么东西。之前一直没明白缺了什么,现在突然明白了——缺了结构性知识,只有一些不成体系的碎片。
这里不想纠结碎片化学习的优劣,也不想讨论在线看知识付费产品到底是缓解焦虑还是真的学有所得,就只是梳理一下自己的感觉,打通一些不同的场景。
前段时间背西语单词的时候,回忆自己早些年背英语单词的经历——我发现刚好相反,大部分人并不是因为缺失结构性知识所以背不会单词,而是过于关注结构性知识所以显得事实性知识太少了。说人话,就是大部分人都在拼命地研究、阅读、尝试各种「如何高效背单词」的方法,但就是没有认认真真去背单词……所以最后只学会了背单词的方法,但一个单词也没背会,abandon.
到了新学科,就成了只关注事实性知识,一些方便装逼的、显得有收获的知识点,而忽略其实真正重要的,能把不同知识点像珠子一样连成串的结构性知识。
这种「反差」其实只是表相,只是一种事实性知识。如果我们看背后的实质,那实质一直没变,就是——人就是懒。背单词比看「如何高效背单词」的文章累,所以人们更愿意看文章而不是背单词。系统学习新学科比碎片化地记忆一些理论故事累,所以人们更喜欢听点好玩的研究而不愿意完整学习领域框架。这时,我们就用「人就是懒」这个偏结构性的知识,把前面说的两种看似相反实则相同的事实性知识给串起来了。
一旦你知道了人就是懒,那么在不同场景中,你就不再需要关注具体信息内容是什么了,只要知道哪些信息的信息密度更低,你就能准确预测出大部分人会更喜欢关注这些零碎信息。所以「人就是懒」这个元规律就大大地降低了你在认知人类行为时的熵,也就是不确定性。而「掌握元规律有助于降低认知时的熵」这个结构性的知识,又是你在学习知识之间的关系时慢慢领悟出来的更高级的元规律。
当我们想要告诉别人,为什么结构性知识更重要时,我们很难不举例而直接讲道理,别人也很难不靠例子直接听懂。就好像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在向搬砖工人,或者向自己讲述具体的建筑结构时,他实际上都仍然需要依赖具体的砖来呈现虚无缥缈的结构性知识。
这门槛太难跨越了。但跨过去之后太爽了。
.
可以看 1965 年出版的布鲁姆教育分类学。里面把知识分成了四种: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后设认知。
最重要的其实是先学会程序性知识。再补充事实性知识、摸清概念性知识,再利用后设认知调整。
你说的其实就是程序性知识。
只是现在教育其实在瞎乱教。
高级!学习了!我去看看!!!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210843/
最近看了「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想起「多米诺骨牌几何级数增长示意图」,找到最小的却可以推动后边一系列的牌的,那件事情很重要,无论做事情还是,还是学习,或者说其实是所有事情都是。
好像和孤阅有点想通了
有「abandon」的那一段,「结构性知识」敲成「结构性知道』啦。
多谢捉虫,已经改好啦~
知识晶体?
不太一样。人的智力有一种分类方式,是分成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流体智力就是我作为一个生物,我的反应速度、记忆能力、神经灵敏性等等,成年后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慢慢下降「流失」,所以叫流体智力。而我作为一个智人,必然会随着年龄增长拥有一些经验总结,更好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所以叫晶体智力。因为如果说「知识晶体」的话,更像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的感觉,它既包括知识点,也包括知识点之间的框架结构。我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