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秦书宝
全文约 2000 字,阅读约需 4 分钟。
写于 2025.04.20
.
程序正义为什么保证不了结果正义呢?因为数学规定的。
举个例子,不符合数学逻辑,但符合程序正义的逻辑。
比如张三出事了,抓起来了,一审发现了3个证据。
每个证据,力度都不超过80%,都是弱证据,或者叫间接证据。
但暂时也没别的强证据(直接证据)了,就只能这么用。
3个不到80%的弱证据,合一起(相乘),正确率51.2%——
总之是比50%高,再配合一些更弱更次要的证据,有罪。
有问题没?没有问题,合理合法。
加上张三自己也认了,铁证如山,历史检验。
结果二审了,张三翻供,没办法,补充证据。
一补充,麻烦了。
有一项检验,
如果是阳性,99%有罪,
如果是阴性,70%甚至80%是无罪。
假如检出来是阳性,多好啊?
一堆弱证据固定出来的一审,加一个二审的99%有罪,
铁证如山,历史检验。
但问题是,现实世界不给力,居然是阴性。
这下怎么办?
一审是一堆不足80%的弱证据,
二审是一个差不多量级的强证据,
听谁的?
如果这是道数学题,而且不是数学应用题,是理论题,那简单。
一审所有证据是证据,二审也一样,所有证据合成一个全集,比吧。
这个二审的检验,基本上能把一审的弱证据,驳掉一大半。
剩下的仍然成立的证据,竞合,还够不够50%以上?
不好说了。
尤其是,口供的问题——
假如一开始就有强证据表示「可能无罪」,嫌疑人还认不认罪?
这就要打问号了。
不要觉得嫌疑人真的无罪,他有可能是真的有罪的。
假如这种情况发生了,办案人员岂不是被动了么?
所以程序很有用。
于是,在程序逻辑下,
- 一审的证据再弱,那也要打包起来看,何况一审老爷的KPI也包在里面呢。
- 二审的证据再强,是不是100%?不是,所以还是要辩证地看。
这个二审的强证据,只不过70%,甚至可以说成更低。
那它就算单独一个一个比,可以否掉一审的每一项弱证据,
但能不能否掉一审打包后的结论呢?否定不掉。
不仅是官獠主义层面的否定不掉,甚至是数学层面的否定不掉。
就是「条件概率」。
- 假如一审还没判,那么先加上二审的新证据,定罪概率是x。
- 假如一审已经判了,那么出现二审的新证据,定罪概率是y。
- x和y,完全不同。
区别就在于「一审已经判了」。
说句那啥的,
- x就像是你还没放稀松屁,这时灌了一斤巴豆,问下一个屁会带屎的概率多大。
- y就像是你已经放过一个稀松屁了,虽然没看过内裤,但这时很难讲还干不干净了,这时再灌一斤巴豆,问下一个屁放完之后,内裤上有屎的概率多大?
完全两码事。
这些数字都是不严谨的,但逻辑上就是这么个倾向性。
教员说过一句话,很有道理:
「首战必胜」
在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中,都要“慎重初战”。
第一仗,是战争或战役的“序战”,它的胜败能极大地影响于全局。
打第一仗,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必须打胜;
必须照顾到全战役计划;
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
简称“初战三原则”。
普通人以为,这就是个「士气」问题,但其实,这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问题。
首战就赢了,后面就会越打越主动,否则越打越被动。
而且首战赢了,敌人会自我怀疑,你就很容易「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最终「取得完全胜利」。
这是非常科学,非常实事求是的战争理论。
正确理论的正确性有多强呢?
强到哪怕是你反着用它,不用它干好事,而是用它干坏事,也照样百试百灵。
90s的时候,有很多不怎么样的所谓「企业家」,私下里都在研究教员的理论。
只不过,教员用它来救人,这些资本家用它来反制好人。
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它不等于社会主义。
- 社会主义是你看懂了物质规律,然后舍己为人。
- 资本主义是你看懂了物质规律,然后损人利己。
前提都是实事求是,只不过立场不同,所以永远不可调和。
就比如这个一审二审,你也要拿捏这个度。
判三缓三,要改,也不能改成判五判十,最多就判三。
你要实事求是地考虑到当事人的心态,要切香肠切得非常准。
已经关两年了,判三,不会有什么心态上的反弹,人不会崩,就不会出事。
而且判三,既能说成是既遂,又不超出未遂的上限,横竖都合理。
一审的KPI保住了,二审的程序正义了,罪犯无话可说,卷宗历史检验。
你要说未来可能有什么不好的示范效应?不一定。
- 一来大部分人不懂法,未必能想到什么。
- 二来我们不是判例制,各地水平不同,不要杞人忧天。
- 三来哪怕暂时有什么问题,留待后人的智慧。
这也非常科学,非常有斗争经验。
所以说二审简直就是司马迁判的,绝对伟大,绝对历史检验。
.
2 Replies to “A582 程序正义保证不了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