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68 对影视圈的整顿尚未达到满意的状态

by @秦书宝

全文约 2000 字,阅读约需 4 分钟。

写于 2024.01.27

.

刚看一部国产战争剧,一个群演的一句台词让人觉得特别出戏:

「指挥部判断,敌人还没有达到崩溃的状态。」

这是人话吗?什么人会这样说话啊?尤其还是在战场上(背景是抗美援朝)。

也就现在的本科生论文水字数时,才会说这种鬼话。

正常人,尤其是年轻战士,说「敌人还没崩溃」都要正常得多吧?

什么叫「还没有达到崩溃的状态」……

你咋不说「敌人的崩溃进度条目前只充满了 37%」呢?

这个「念台词」的群演,难道意识不到这台词不是人话吗?未必,很可能他自己排练的时候就意识到了。但他敢指出来吗?大概率是不敢的。

他是什么身份?一个破群演而已,有一句台词就不错了,不想演赶紧滚,还想给编剧提意见改台词?还想给高高在上的导演添堵?以为自己是《喜剧之王》吗?

这戏里戏外一对比,很唏嘘。

为什么当年志愿军可以击溃号称地球最强战力的美国鬼子——

因为我们的每一名战士,都知道自己为何而战,都保持着独立思考,都践行着官兵平等。在这样的队伍里,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都是被充分调动的,爆发出来的创造力和执行力是无比惊人的——抗美援朝的历史本身就是铁一般的证明。

一个鲜活的例子:抗美援朝初期,志愿军司令部认为,我们没有制空权,所以面对美军飞机来袭,最好的选择是全军埋伏不要反击,以免打不下飞机来反而暴露自己,损失更大。

所以志愿军军纪中有一条:不准用轻武器对空射击飞机。如果违反纪律,最严重的后果可能被枪毙。

关崇贵是志愿军42军125师375团1连1排2班的副班长,兼机枪手。1951年3月初一天的清晨,他用轻机枪射出14发子弹,成功击落一架美军P-51螺旋桨战斗机。该机型如图所示。

当时的射击场面如图所示(为事后摆拍场景还原,当然不可能是实时拍摄)。

之后,彭总亲自决定,给关崇贵记特等功,并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很快,志愿军开始全军推广用轻武器攻击敌军飞机的经验,后来出版了图书《怎样打飞机》。

《怎样打飞机》这本书后来像「同志」这个词一样,被自由主义污名化解构,我们的先辈在战场上为了我们的幸福与和平而流血牺牲的事迹,被恶意篡改成了下三路的荤段子

同样的黄色下流笑话,也被编排到了一个又一个战斗英雄甚至是国家领导人的身上——这背后怎么可能没有阴谋?难道是中国人吃饱了撑得,突然开始自发地侮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了吗?

「哪来的那么多境外势力?」连踏马CIA自己都承认了好吧。

「和平是一个民族最大的腐蚀剂。」沙皮黑格尔的这话,原本是他为了给自己的母国神圣罗马帝国对外侵略的行径洗地。但这话里所包含的客观规律,是切实存在的。

才和平了半个多世纪啊,很多中国人连这和平是怎么来的,都忘了,甚至觉得是理所应当的。中国做得好,那是应该的。外国做得好,那得舔出痔疮来。这叫独立思考?

可是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每个人都在发挥着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毕竟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服从命令听指挥并不冲突。这是为了钱而参军的美国鬼子永远理解不了的。

正如他所说,「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不是武器,而是人。

7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在拍抗美援朝的作品,纪念战斗英雄们时,剧中的群演却连一句明显不是人话的台词,都不敢提出修改意见。

当年连官兵都是平等的,如今在门阀盘踞的影视圈里,又是哪个阶级及其附属,摇身一变成了人上人呢?

在一部以文戏出彩的讲述抗美援朝的电视剧里,尚且有这样的现象,那可想而知,整个中国影视圈又是怎么样的藏污纳垢、不堪入目呢?

公知罕见们特别喜欢「见微知著」,从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一斑」出发,无限扩大化,最后彻底否定中华文明,最后斩钉截铁地「证明」中华民族的劣根性。

那「回旋镖」来了,按同样的逻辑,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管窥全豹」地认为,全中国的影视圈急需一次狂风暴雨一般的大清洗呢?

看看某些东西拍出来的《隐入尘烟》《我本是高山》之类的什么鬼东西,当年上山下乡,难道是做错了?

温铁军有次说到「下乡」,说他们大院子弟就是坐车去京郊吃了顿农家乐。原话不记得了,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和真正的「下乡」只能说毫无相似之处。然后他说,后来他真正下到乡村,才意识到社会阶层之间的割裂有多严重。

我也才慢慢想明白,为什么听到「上山下乡」这个词,我不觉得恐慌。有什么可慌的呢,我就是乡下长大的啊……让文艺批到我们从小长大的地方感受几年,就成了迫害了,啧啧。

这时再去看后现代主义那句话,就别有味道了:「人类沟通的最大阻碍,是语言。」

是呀,你说你也下基层了,可我就是基层长大,怎么你说的基层,和我生活的那个基层,它不是同一个基层呀?

  • 是农家乐那个基层吗?
  • 还是暑假的下午十二岁娃挑一担水走五公里去浇山地的那个基层啊?

顺便: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