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3 新浪微博是宋朝,还是印度?

by @斯芬克斯

全文约 5000 字,阅读约需 10 分钟。

.

今天看一条微博,原创是 @硬哥

内容如下:

「一个观察,不一定对:
微博短视频基本都是D音二手视频,D音大号本博发的视频不会火,营销号盗视频才能火。
微博长视频基本都是B站二手视频,这个一般是多平台发布,B站首发。
微博长文章基本都是W信二手文章,这个一般是多平台发布,W信首发。
微博大号除了微博CEO外大都不愿意转发,都喜欢截图发原创,因为转发流量低。
微博只有微博基本才是一手微博。」

很多人有共鸣,我也有点感慨,稍微说几句。

当然,我这样复制直发而不是转发原创的@硬哥 ,似乎正应了「微博大号除了微博CEO外大都不愿意转发,都喜欢截图发原创,因为转发流量低」这句话哈哈哈。我的解释是,我废话比较多,转发确实放不下……@硬哥 见谅,大家觉得上面这条原文说得好,还是去原链接去 O硬哥 增加互动,不要关注我。

我想说的是另一个事,如何从政治经济的历史角度,去看待互联网产品的生态。

没别的目的,纯粹是个人瞎想,觉得对自己有点启发,闲来无事与你分享。爱看看,不爱看当我放屁哈。

.

我最早是搞科研的,那个时候我就有一个不太主流的想法——科研的目的不是发现结论,而是发现规律。

科研的流程是:认真观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给出结论、总结规律、预测未来、验证预测、认真观察。大概如此。实际上,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也是这么一套东西,只不过更强调「小成本试错」「小步快跑」而已。再实际上,全人类的所有智慧结晶都是这套流程推出来的,它既包括归纳又包括演绎。

——你看,上面这一段就是我搞科研时的思维方式。我并不太关心自己的研究结果能不能显著、文章能不能发表(导师很关心……),我更关心的是这个世界背后的运作规律确实如此吗?「元规律」能应用在哪些方面,解决哪些跨领域的问题?

后来我进了互联网,做产品经理,慢慢意识到全世界只有一套正确逻辑,就是上面说的搞科研的逻辑。人可以有不同立场,并基于立场对同一个客观事实进行不同的解读(甚至扭曲),但最终必然都要依靠同一套逻辑来进行推演。

有人说,不是的,人在撒谎时不讲逻辑。没错,但人要想让自己的谎言被人相信,仍然要先理解目标受众的立场,并且找到谎言可切入的点,从而愚弄大众。在这个角度,撒谎更需要遵从现实逻辑——因为很多被骗的人,其实是因为内心深处盼着看到某种不现实的结果,于是才被骗子欺骗的(没有责备受害者的意思)。

再后来,我做自媒体,闲暇时间多了,开始感兴趣人类历史,关心我们从哪里来。科研和互联网都是关注我们到哪里去,但人能往以后看多远,往往取决于这个人对过去有多了解。互联网里的人工智能算法,也是这样训练出来的——alpha GO 就是用旧棋谱来训练自己与新对手的对战能力。

然后,在某个模糊的点上,我隐隐觉得自己把这些领域串上了——离贯通还早得很,但似乎是串上了,在「元规律」层面——科研、互联网产品、自媒体、历史,有什么是共通的。

就拿微博举例,在@硬哥 那条微博里,提到了微博的尴尬甚至是不堪。我倒不觉得这样说微博,有什么问题,因为微博现在确实挺不咋样的。但我的角度是,微博本可以做得更好,可惜它错过了历史的时间窗口。

.

一个国家建立起来,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军事实力,因为这样才有「护城河」,才能不被其他敌国吞并。新浪微博的竞争壁垒是什么,为什么腾讯微博和网易微博都凉了?因为新浪抓准了这个战场上最致命的武器——明星

早些年有本书叫《世界是平的》,现在回头看说得挺对,但当时是超前的。现在二十年了,世界确实平了,但当时世界远远不是平的。传统媒体只是开始走下坡路,还没像如今这样变得不值一提。新浪微博是新浪子公司,新浪作为传媒公司准确抓住了时代脉搏,把大众传媒里最高耸最不可替代的山峰上插了大眼仔——拉明星开微博。明星往哪里走,粉丝就往哪里走,流量就往哪里走,原创博主就只能跟着往哪里走。

你看,我作为原创博主,其实一早就明白,自己只在食物链最底层,是最受轻视的一节。现在不一样了,人人都想聊 IP 了,实际上明星就是太古时代的 IP 啊……那一仗,新浪赢了,完胜。

.

接下来,一个国家稳定了,第二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发展经济。中国 1960~1980 稳下来,要搞改开了。一旦改开,必然出现的就是贫富不均。因为效率的提升不可能是均匀的,中间必然有灰色——这和体制无关,只和人性有关,而人性从几万年前就没变过了。

对新浪微博,流量就是货币,它流向了哪里?营销号。那时营销号,或者叫初代营销号,是真正的营销号。那时虽然没人用这个词,但用这个词来描述初代营销号,它应该还是个中性词。你可以叫搬运号,地方号,或者汇编号,反正就是这些号,先起来了。

这是野蛮生长状态下,群氓的无意识复刻,就像僵尸片里大群僵尸总会习惯性地去逛商场……当年网友刚上这种非实名的弱关系的大众 SNS,心态和之前上四大门户是没区别的——就想看新闻,娱乐新闻。

所以那时的营销号,基本上同时也是段子手。或者反过来说,只有兼具了段子手性质的初代营销号,最后才存活了下来。如果类比到国家,这就是大政府搭台子之后,很快乡绅富农开始唱戏了。这个阶段,如果大政府能深入基层建起支部,那么流量就可以被管控起来,实际上就是货币的发行与流通就能归国税局管,最后就能实现国与民同富。

可惜,微博当时的产品经理并没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当时微博可能不存在真正意义的产品经理(毕竟一个媒体公司要什么 PM 呢……),于是这个历史窗口就错过了。

.

我们作为普通用户,经常困扰——为什么我看不到自己想看的博主的内容?反过来也一样,原创博主也困惑——为什么我发什么都没流量?新浪微博作为全国,不对,是全世界最大的中文互联网社区,流量这么大,哪儿去了?

流量没丢,是分发出了问题。就有点像现在的日本,说什么「失去的三十年」,其实没失去啊,GDP 还是很高啊全球领先啊,只是钱都在大财阀手里,年轻人在固化的阶层面前没有上升希望,所以只能在当前水平重复内卷,内心苦不堪言。当然,在有吃有喝时内卷,总好过没吃没喝挣扎,所以新浪微博再怎么不济,也死不了。而 SNS 领域的创业公司如果没找到时代赋予的新弯道,就不可能超车。

一个正例,是阿里后来做「来往」,想反杀腾讯微信。这就是个笑话,但又不是笑话。可笑之处在于,很多人居然真的相信阿里是要做 IM,或者居然妄想着阿里有机会打败微信。而不是笑话是因为,阿里的套路早些年微软也玩过——我知道自己做不了 IM,但我知道 IM 需要人才,人才要有板凳深度,那我花钱把你腾讯板凳上的人都挖走「雪藏」,拖慢你微信的迭代速度,从整个中国互联网生态争霸的宏观层面上看,不亏。所以阿里的「来往」输了,但阿里没输。我不知道微信现在烂成这个逼样,是张小龙老了不中用了(或者干脆一开始就是造神装逼),还是真的被阿里等对手拉了胯。

一个反例,就是 4G 普及和 5G 崛起,让短视频赛道以及直播赛道一下成了图文 SNS 平台的「致命弯道」。字节先做头条,积累资本(故事)后跳到短视频开花,某手更是走当年「农包城」的星星之火路线横空出世(拼多多同理,《论持久战》真是真理),相比之下 B 站拼命往低俗、情色、鬼畜底子上抹原创、知识、科普面霜,也实现了顺利转型。微博却因为山头林立、调头困难,没赶上这一波。

.

为什么调头困难?因为微博「货币」的发行权,不在微博 CEO 王高飞手里……

货币,通货,流通资源的等价物,在 SNS 上就是流量。观看是最不值钱的,关注点赞留言并转发是最值钱的,当然了直接打钱更值钱。你每天打开任何一个 SNS,你以为自己是在接受新信息,其实你是在扮演数据工人,帮互联网平台生产「货币」,抬升它们的股价,你就是没工资白干还乐得美滋滋的那种——奶头乐本乐。

当时微博的货币发行权,在谁手里呢?初代营销号&段子手转型后,富农进城就成了资本家。「资本家」就是个阶级词汇而已,马克思主义不要求你分秒必争地仇视它,而是要求你首先认识它,再考虑要不要批判,如何批判。

垄断了微博货币发行权的资本家是谁呢?那三家 MCN,以及后来又新崛起的 n 家相对小一些但其实也不小的 MCN。不需要说名字吧,稍微懂一点互联网运营的人应该都知道是哪几家,之前有小白说「哇想不到这些大 V 都是同一家公司的同事」哈哈,就说明大部分网友根本不明白什么叫 MCN,还以为签约大 V 是在格子间里排排坐写微博呢,发长微博的时候站起来冲茶水间喊一嗓子「大家都来转啊」,画太美。

实际上,当 MCN 垄断微博流量分发权时,还没有 MCN 这个词呢。历史总是惊人相似,营销号席卷中文互联网时,也还没有营销号这个词。所有当时掌控了历史走向的新兴阶层,都要过后才会得到被大众广为认知的名字。就像至尊宝等着三颗痣。

几家大的 MCN 基本上决定了绝大多数微博用户每天能看到什么内容……MCN 就像托拉斯,彼此间也通过差异化竞争而达成了某种默契。比如 A 家只招某些类目 KOL,那 B 家就自己孵化中 V 等长大,而 C 家干脆自己建机器人自己搬运自己养,养大了雇几个本科生做运营,参加活动时日租几个美艳模特当牌面,冒充本人去吸粉。

我是做商业产品的,所以我对这些事没有任何负面看法,我觉得这都是合法的商业智慧,而且行之有效,效果拔群。我这么说不是为了装逼说自己道德观如何超然(好蠢),而是想说可能很多普通用户理解不了商业逻辑,就在于自己没能摆脱「受害者心态」。马克思主义告诉了所有人,资本家不是生来就是资本家,而是完成了原始积累之后形成了新阶层,不要妖魔化资本家,要先认识其逻辑规律和历史必然,再考虑要不要批判以及如何批判。打不过就加入,也并不必然是错误的。

微博在当年,在 MCN 已经初步成型但 MCN 平台战略还没提出来时,假如能痛下「杀手」,把这些林立的山头全部荡平,收回铸币权(流量分发权),那么就占住了 SNS 生态的第二个关键历史窗口。说不定甚至可以因此在短视频时代取得先机,也就没有某音某手什么事了。站在新浪的角度看,这波错失极其可惜。

.

但新浪当年没能这么做,肯定有它自己的原因。

我作为外人,一个瞎猜,可能根本原因是「大公司病」,或者说得更透点就是现代企业普遍面临的「代理问题」的变体

代理问题,是说你有家族企业但你是富二代你管不好,所以你找了我作为专业经理人来代管,但我追求的是短期收益换年薪,你希望的是长期发展基业长青,咱俩有根本矛盾。

而新浪微博以及所有大型互联网公司都一定会遇到这一问题的变体——不是董事长和 CEO 的矛盾,而是 CEO 和各 VP 甚至各总监的矛盾。

简单来说,假如我是当年某段子手,做大后退博占山,吸纳了一批中小段子手,成为了微博不可忽视的大型 MCN 之一。这时,我为了自身发展,是不是必然要和微博各垂类以及高层某些能控制流量的部门负责人,搞好关系?仍然,这和体制无关,只和人性有关。

反过来,如果我是微博某垂类的运营,我为了 KPI 是不是也希望能和大型 MCN 负责人或某个大 KOL 搞好关系,让对方多配合我手底下的官方活动?这是必然的,没什么不正当。

但这时,CEO 出来说,咱们为了收回微博流量分发权,要把这些发广不交钱(其实就是占道经营不纳税)的家伙都干掉,那我能同意吗?如果我是微博运营,于 KPI 于回扣我都不可能同意。如果我是 MCN,你断我财路如杀我父母。CEO 你再牛逼,有本事你自己一个人把事都干了呗?和珅当年给纪晓岚解释如何赈灾:你得先让官们贪够了,才有人替你去救灾民。

就这么回事,大到国,小到家,无一例外,人类就这个样——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永远不可能完全重合。左皮呼吁所有人以集体利益为重,右心驱使所有人时刻不忘个人利益。全人类的历史,都在这个冲突里了。

现在的「微任务」有点《让子弹飞》了,大型 MCN 的钱如数奉还(折扣&补贴),其他人的钱五五分账……即便如此,也收不上钱来。这就是默认值问题。如果微博一开始收回了铸币权,自然默认拥有收税权。可一开始没收回啊,现在凭空跳出来想收过路费,「脸都不要了」必然是所有人的第一反应。连资本主义的政府想加税都困难重重,何况你只是个新浪微博?闹呢?早五年前,根本没有全网骂 CEO 的事(那会儿玩得比较多的也是类似于「这人新来的吧」「过年检没」等善意调侃梗),现在为什么变了?是 CEO 本人变了吗?郭德纲没变啊,是天桥观众的预期变了。

早五年前,根本没有全网骂 CEO 的事(那会儿玩得比较多的也是类似于「这人新来的吧」「过年检没」等善意调侃梗),现在为什么变了?是 CEO 本人变了吗?郭德纲没变啊,是天桥观众的预期变了。

MCN 平台战略,是想要「招安」。可宋强的时候能收梁山,现在宋已经不行了啊,股价都斩了又斩了,谁服你啊。1990s 的中国,连韩国这种连独立主权都没有的废物都看不起我们。

微博现在啊,快成印度了。

.

8 Replies to “743 新浪微博是宋朝,还是印度?

  1. 腾讯微视动手了,“腾讯微视将于2021年4月26日起对达人收益策略进行调整升级。平台将综合评估内容原创度、内容质量与内容制作成本,对搬运作者严格打击,对低成本、无看点的内容创作者进行收益压缩。”

    不了解微视这边MCN和营销号的情况,不过腾讯微视毕竟不行,哈哈

    想到uu上次说的做衣服的体会,做内容付费可以保证产出不变形,但是做衣服就很难。感觉微博收税应该比王朝收税容易些,毕竟平台规则、后台数据、操作权都在公司这边,相当于直接拥有绝对军权了。

    虽然uu提了,但是不能具体想出来砍MCN会带来的麻烦场景
    1.大MCN和微博内部人员合作给其带来短期效益,故砍MCN有难度。
    2.大MCN掌握了很多大号,微博暂时的机制是把大部分流量分给这些MCN,这会造成什么砍MCN的后果呢?
    想了很多可能,但感觉除了MCN故意操作大号搞出来丑闻和微博一起爆炸,别的地方挺迷糊的,怎么想微博都是占据主动权和有利地位的。

    ——–
    除此之外有一个很幼稚的瞎猜想,MCN会不会成为了微博内部某些「非正式组织」斗争的一个棋子

    比如势力A、B、C后面都有几家大MCN,可以协同支持自己的一些计划或下面的自己人,MCN需要舔内部人员,但是内部人员也要依靠MCN。这时候如果砍MCN的话,肯定不可能一下全砍,先砍哪家,都会使背后的人陷入被动

    或者比如说,如果微博视频背后的负责人是D,但是掌握视频流量的mcn背后是E和F,那么E和F就会阻碍砍这几家MCN的视频流量,以此打压D。

    如果这两个猜想有可能性的话,那可能确实是公司太大了运作太久了。

    ——–
    由上个猜想联系到一件事,太平日子过久了大概率就会产生冗官,其实现在冗官就挺多的,这两年财政不景气了很多小城市发工资都有问题。这也算是历史遗留问题,在工作还可以「安排」的年代,通过各种手段进来的人太多了。想到这里就有些感叹习大厉害,现在考公还蛮严格的,从招聘岗位数量上控制就能遏制无序增长的问题,如果能保持这个严格程度,只要撑过老一代「冗员」退休就行了。不过了解中国企还是。。且看后续~

    自己对微博和大MCN这件事的了解挺少的,在网上也查不到足够有效信息,思考不成熟,所以可能提的问题比较幼稚哈

    1. 比如咱俩都是微博高管,你负责MCN,我负责市场。表面上看,你是赚钱的,我是花钱的,但实际上咱俩都和钱有关,彼此之前肯定有利益冲突。现在CEO说要处理MCN了,我肯定就想借机收拾你。但如果你趴下了,我可能就起来了,就跟公司要人要钱要扩张了,CEO还得回头找其他人来制衡我,更麻烦。不如维持现状,谁也别想压服谁。下面人互相争,老大管理起来才轻松。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