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秦书宝
全文约 2000 字,阅读约需 4 分钟。
写于 2024.05.11
.
感慨,很多「文化人」喜欢自作聪明,还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今天又看到一个例子。
如图1,这是「进」这个字最初的甲骨文形象。意思是一只鸟(隹)加一只脚(止),表示「前进」。
注:隹表示鸟,不难理解。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二鸟一双/雙,一鸟一只/隻,所以鸟在汉字里经常写作隹。
又比如「集」字,最初就是指很多鸟聚集在一棵树上,写作「雧」,后来省略了很多鸟,只剩下了一只鸟,就是「集」。
到了金文,「隹+止」组成的「进」字,又加上了「彳」chì 这个表示「行走」的部件,继续强化「前进」的意思。
然后,「彳止隹」这个「进」字,演变成了「辵隹」,又演变成了「辶隹」,也就是「進」这个繁体字。
直到「進」的时候,它仍然没有脱离原字,仍然是「一只鸟/隹在走」即为前进。
可是简化时,把这个会意字,改成了形声字,变成了「进」。其中「辶」表示意思是走,而「井」表示读音是jing。(注:进是jin,井是jing,这是讹变了,没办法,你就假装它们是同音吧)
也就是说,按现代简体字「进」来理解,这就是一种发音为jin的走的动作,是什么呢?是前进的进。
按照我之前看过的某些老学究老学阀无病呻吟阴阳怪气的套路,它们就会说——大逆不道!糟蹋国粹!
我甚至想到了它们可能提出的「优化方案」:
把「辶井」这个字,改成「辶晋」这个字。
为什么呢?因为这样能体现出汉字的博大精深。
.
刚举过一个例子,「教」的右边「攵」是手拿棍子/教鞭,左下「子」是学子,左上「爻」则是音符。(土+丿,其实是爻的变形)
说明在当时,「教」和「爻」是同音的。但「爻」这个音符选得就很巧妙,因为它本意是算卦,在当时就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
因此,「爻」既做到了注音,又贴合了字义,妙不妙?
汉字中有很多这样的字,非常美妙,上次还举过一个更复杂的例子: 以「哕」为例,不复述了。A505 真的有「哕yuě」这个字,真香
那么,照这个更漂亮的逻辑,「进」这个字就不及格,因为「井」和前进没有关系,人总不能往井里跳吧?
所以,不如把「井」换成「晋」,更为贴切。
「晋」的本意是「插入」,它是会意字,也就是本来是一个画面——
两根羽箭,头向下,插入日这个箭筒中。看繁体字「晉」,两个厶就是两根羽箭的羽毛。
那么,前进的jin字,若是写作「辶晋」,那就完美了!
「辶」表示走,形部。「晋」注了音,声部。而在这个形声字里,声部「晋」的本意也是进,兼顾了含义。
.
可事实上,这种说法就是无病呻吟。
简体字为什么出现?因为汉字书写太复杂,不利于扫盲,不利于让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理论工具,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所以才简化。
那到底是「晋」字简单,还是「井」字简单?只不过为了给前进的jin找一个注音符,有什么必要放着「井」不用而要用「晋」呢?
随便问一个小学生,不会有谁觉得「晋」比「井」好——别跟我说这有多妙,笔画太多的字,老子考试写起来很累啊!!!
所以,「辶井」就挺好,不需要「辶晋」。
有人说「進」本身就足够好,不需要简化。其中的「隹」是鸟,而鸟只能往前飞,不能往后飞,所以是前进的意思。如图2。
这也扯淡,谁跟你说鸟不能往后飞了???见过蜂鸟吗?能悬停,能往后,随便飞。
何况「隹 zhuī、cuī、wéi」这部分根本体现不出「前进」的意思,读音也和「进」没有半毛钱关系。
把「進」简化成「进」,简直太棒了!
而且,当年建国后搞简化字的那些人,难道不懂某些老殇批们说的这套东西吗?怎么可能呢?
但为了能让群众都识字,当初的专家们「忍痛」……尽量简单粗暴地来。
结果多年后,人人都识字了,扫盲因为简体字的帮助最终成功了,有一群老学究回过头来,骂人家当年简化得不好……
这不就和老胡一样么???
- 拿着扫盲成果反对简化,
- 拿着安检成果反对安检,
- 拿着防疫成果反对防疫,
- 拿着禁毒成果反对禁毒,
老阴阳人了。
.
有人可能会说,你这人真喜欢虚空打靶,明明没有老学究这样做,你非要无中生有。
巧了,我还真找到这么一个老阴阳人,自以为很聪明,无病呻吟。如图2。
搜了一下这个流沙河,因为反动所以挨过批斗,难怪呢。
看来当年啊,真没批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