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91 为什么欧洲人那么爱吃甜食?

by @秦书宝

全文约 1000 字,阅读约需 2 分钟。

写于 2023.08.22

.

为什么中国人的饮食,不像欧洲人那么爱吃甜的

有人认为是不同人种的基因导致了不同的饮食偏好,也有人认为是中餐的口味较丰富所以不需要嗜糖如命。

但《大分流》的作者 [美]彭慕兰 提出了一种更有趣的观点,并辅以数据证明。我个人比较认可这种说法。

彭慕兰 认为,东亚与西欧在「糖」的偏好方面的差异,根本原因是——

欧洲各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而中国没有。

.

简单来说:

在 1700s 的这一百年里,中国人和西欧人,在吃糖的行为上,都经历了从「药用」到「食用」的转变,而且糖的定位都慢慢从「奢侈品」转向了「大众奢侈品」

就是说,糖还是比较贵的,但普通人也能吃得起,而且吃糖的目的就是为了好吃,并不再是为了治病(早期各种香料都曾有过药用的历史)。

所以,可以粗略认为——如果后续情况没什么变化的话,中欧两边都会形成蔗糖成瘾的饮食文化。

但是,到了 1800s 的这一百年,中欧出现了某种「大分流」。

  • 中国的人口,翻了一倍,从勉强吃饱,变成了根本吃不饱。这时,要想再找到「扩大甘蔗种植却不挤占口粮耕种面积」的增量土地,在东亚已经不可能了。
  • 西欧其实也差不多,也经历了人口的大幅增长,但西欧各国在拉美和印度找到了数倍于自身国土面积的殖民地,人口密度被大幅稀释,所以可以放心地在殖民地种甘蔗。

.

殖民地有两大「好处」,

  • 一是生产力落后,所以默认的人口密度远低于同时期的东亚与西欧(地多人少,还可以杀一些土著就人更少了),
  • 二是殖民地有「低人权」,哪怕为了种甘蔗而饿死一些土著,也都无所谓的(再多杀一些土著也没问题)。

当然,同时期的东亚难道就不饿死人吗?也饿死的,很多。

但东亚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饿死的人都是本地人,而人的本质是其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你统治者饿死了太多本地人,就会在本地形成流民,大幅增加统治者的统治成本,所以「本土」饥荒带来的政治风险更大,反过来就要求统治者更在乎本国平民的死活

而西欧列强的海外殖民地,则没有这种担心——哪怕印度或拉美爆发了再严重的动乱,至少不可能直接影响到身处欧洲本土的统治者的安危。最差的情况也不过是死个把(海外)总督,然后派兵去「平叛」就好了。

.

这个解释,听起来就比「基因决定论」或「文化决定论」更合理一些,至少我个人觉得是这样。

所以,又一次,是物质决定了意识,是土地不够、吃粮比吃糖重要、并且没有对外输出战争和混乱,决定了东亚人的饮食里不放那么多糖。

同时,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是欧洲列强的海外殖民地(提供的免费土地、廉价劳动力、海量农作物、低人权「优势」等),决定了西欧贵族们可以为了彰显身份和满足口欲(糖类中毒&成瘾),而开发出一款又一款齁死人的甜品。

套用天天把普世价值挂在嘴上的自由主义者们的话术,我们可以不夸张地说:

你看到的每一款来自西欧的精美甜品,在历史上都浸透了亚非拉第三世界底层民众的血汗泪

甜品确实甜美,可是代价是什么呢?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