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2 少看些时政类文章

by @秦书宝

全文约 2000 字,阅读约需 4 分钟。

.

我开始筹划写小说之后,大量阅读了一些经典小说。

说是大量,也只是补足「中学生必读的 100 本经典小说」那个意思,仍然读得很少。

但我发现一个现象,在我自己身上:

  • 之前看小说,就是看看剧情,从读者角度出发。
  • 现在不是了,会试图从作者角度想,这一章在干什么,这个角色为什么这样。

而且慢慢地,读小说变快了——因为知道作者的意图了。

  • 这段就是铺垫,可以快速带过。
  • 这是个工具人,不用太在乎他的想法。
  • 等等,慢慢也明白,很多所谓的经典小说,都是垃圾。

就有点像《本草纲目》,当年是神书,现在算历史材料吧,不可能做医书了。

如果过了这么久,我们仍然无法在前人的基础上有超越,只能照本宣科,那也太蠢了。

然后,我就反过来理解了一点,也是关于我自己的——

为什么我明明很关心政治局势,却不太喜欢看各种时政公号的文章

.

因为我自己就是自媒体人,我知道「日更」是怎么回事。

我刚刚创业失败那会儿,身上只剩下几万块,算了算可以熬 4 个月,最多半年。

当时我就在公号上,开始日更,真的累。

累,并不是说写东西累,而是「为赋新词」很累,硬编……

但好在,我的兴趣一直很广泛(也就是啥都不精通的意思),所以坚持日更了一个月。

实际上,我记得应该是日更了 34 天吧,总收入 1W 多,平均每篇收入 400 块。

现在你看这个数字,不算低哈,但当年,确实不高,

想想当时的房价涨势,而我实际上是辞了年薪百万的工作去创业的……

后来,微博叫我去开付费阅读,我就去了,没想到,一周就赚了 100W+,

之后就走上了现在这条不归路,靠写东西维生。

.

这是背景,回到时政文章——

不值得看,大部分都是垃圾,这是我的看法。

为什么呢?我拿自己在互联网上班时的项目来举例:

当时我是做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喜欢这个的还喜欢什么,猜你喜欢,等等。

然后我们就分析「今日头条」当时推出来的「个性化订阅新闻」,

这个是当年互联网一大热门呢,头条就是靠这个噱头快速发家的。

分析的结论是,就是个噱头,纯忽悠,瞎扯淡,根本不成立。

为什么?因为个性化推荐系统最大的难点,是数据稀缺,或者叫「冷启动」

两个方向,

  • 一是你是平台新用户,我不认识你,我怎么知道你爱看什么电影?
  • 二是这是部新片,没人看过,我怎么知道谁爱看这部呢?

解决办法只有一个方向,算法水平无非就是计算效率的区别,方向没区别。

方向就是,尽快收集更多数据,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比如你是新用户,来了,我先给你呈现 top20 电影,让你评分,这不就有 20 个数据了吗?然后再按你这 20 个数据,呈现接下来个性化定制的 20 部电影,又「骗」到你 20 个数据。如此反复,就把你给「冷启动」起来了。

比如这是部新电影,出来了,但它总有导演吧,总有主演吧,总有类型吧?我先把它推给那些喜欢过相应元素的观众,看他们的反应,再从中抽取有效因子,进一步分析,慢慢把新片也给「冷启动」起来。

只有这一条路。哦,还有一条路就是骗人,明明是随机推荐的,跟你说是个性化推荐的……

但头条就不可能做到,头条只能骗人……为什么呢?

.

头条推送的不是电影,是新闻。

新闻啊,24 小时之后就是旧闻了。

现在互联网热门事件,一天反转 72 次,可能 20 分钟就过气了,怎么解决「冷启动」?

这事在理论上,就解决不了,所以头条就是纯扯淡。

但它扯得很好,至少有两点很赞:

  • 一是它高价挖了整个互联网领域里的很多算法技术大牛,收人钱就替人说话,技术大牛的背书和承诺,使头条的骗局有了可信度。
  • 二是它找准了行业痛点,就是在「内卷」的互联网广告领域里开辟了「蓝海」。

原本吧,各品牌商就是投门户网站,无非比一下谁的折扣多,谁的位置好,很无聊。但现在有了头条,「智能定制」「个性化推荐」「千人千面」,老板们高兴了,这个高级啊!那时谁能先在头条上推个广告,谁家的品牌就很有面子。所以这个迎合了甲方需求,就发了财。

说这些没用的干嘛?就是类比时政公号的文章。

.

一回事,时政瞬息万变,速度不比吃瓜素材慢。

而微信公号一天只能推一篇文章,还不让大幅度修改,那你说,时政公号要怎么「日更」?

大概明白这个意思吧?只要你也写过公号,你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我不太看那些,毕竟大部分都是憋出来的,约等于垃圾……

我还是踏踏实实看历史,从历史规律中去推测未来。

时政文章也看,等过段时间,十天半个月了再看,看这人当时说得对不对。

总对的人,才有参考意义,跟住人,而不是观点。

很多人,要么水平不行,要么立场有问题,不值得看的。

比如最近美国搞了那个什么经济协议,不好意思我太小白了,记不清那些缩写。

有人就说,这个协议是把中国全面包围了,未来中国经济如何如何。

这就是放屁嘛……完全是硬编出来一篇蹭热点的垃圾。

老蒋当年还包围了苏区呢,有用吗?自给自足维持最低生产的经济体,怕你包围?

没有基本的常识,就胡说八道,拿这种揣测来兜售焦虑,傻逼。

.

今天又看一个,说法就合理得多——

中美俄三国,世界上仅有的三个退可自足、进可称霸的政治实体。

中美合作,苏就解体了。现在中俄背靠背,美怎么收割?美只能割欧洲。

俄乌的本质,不就是美国收割欧洲么?

  • 如果俄赢了,毛子虎视欧洲平原,那欧盟不跪在美国面前?
  • 如果乌赢了,美的对手只剩下中,那欧盟还能跟变强的美叫板?
  • 如果打平了,是谁的本土时刻处在战争阴影下,又是谁的能源和经济直接受损失呢?欧洲的资本会往哪个地方跑呢?

欧洲才是最大的孙子,而且欧洲政客心知肚明,却没有办法。

为什么?地缘政治,你跑不了啊。

看问题抓根本,就必须足够了解历史。

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小记一下,仅供参考。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