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做心理咨询,其实就跟捏脚一样

by @斯芬克斯

全文约 5500 字,阅读约需 7 分钟。

.

引子

很多人会问我关于心理咨询的问题。

我先再次强调一下:我虽然是中科院心理所毕业的,但我从来没专门学过心理咨询,也完全没有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证。我学的是应用方向的心理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怎么赚钱,不研究怎么治病。所以我说的所有内容,都仅供参考。

我只能保证我自己说的话,都跟一线咨询师有过口头沟通,尽量不瞎扯淡,至于信不信,那是你自己的事。

最后稍微补充一点: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证这个东西意义不大,我想考随时能过,但志不在此,所以先不考虑了。而且现在大陆心理咨询市场鱼龙混杂,这个证含金量非常低,不要被一张劳动部印的纸给忽悠了。(目前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已经被取消了,好事,保证不了靠谱不如根本不给任何保证)

很多人在问到心理咨询相关的事时,会经常提到类似下面的问题:

  • 「我不太敢去,怕不知道去了说什么」
  • 「我怕我会觉得尴尬,也怕咨询师尴尬」
  • 「我觉得跟陌生人说隐私不舒服,可是面对熟人又说不出来」
  • 「我不太能相信别人,咨询师我也不太愿意相信」
  • 「我还挺在意别人感受的,万一咨询师不开心怎么办」

其实我听到这种话的时候,都是一脸黑人问号。孩子,你都心里不舒服得都需要去看咨询师了,能不能多操心操心自己的事,不要总过分担心别人啦。

而且其实听你这么说,那很可能你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呀——缺乏自我。当你自我比较强大的时候,你就不会问出上面任意一个问题。

怎么才能上自我变得强大一些呢?其实你去找咨询师,最终的目的不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嘛?结果你的自我已经弱小到连去看咨询师这件事都做不了了,这还真是个无比尴尬的逻辑悖论——「只要戴上我的眼镜我就能看清周围环境并且找到我那副不知道丢在哪儿的眼镜了」,摊手。

所以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

对那些觉得自己需要寻求咨询师帮助,却又难以迈出第一步的人,我希望能够以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多给你一些信心,让你稍微勇敢一点,去做你觉得早就该做、却一直没敢去做的事——让自己变得更好。

因为说得都是很常识也很重要的东西,所以虽然是「付费阅读」,但是全文免费。

.

捏脚初体验

一说捏脚,很多已经不再青涩的人,脸上露出了淫荡的微笑。想多了,我说的捏脚,不是王宝强在《盲井》里去做的那种小黑屋里的大保健,我说的是很纯洁的那种捏脚,真的只捏脚,连小腿都不碰。

当然了,有人说捏脚本来就包含了大保健的呀,怎么能跟心理咨询一样呢?我只想说,你说的捏脚和我说的不一样,你说的心理咨询也和我说的不一样。心理咨询也有可以大保健的呀,经济快捷酒店门缝里不经常有这种广告卡片嘛?「心理咨询、情感陪护、俊男靓女、上门服务,联系电话:159XXXXXXXX」

好,言归正传,说正经的捏脚。

我听人说,捏脚可以放松身心。我对什么「穴位反射区」这种看起来就很淫荡的概念是完全不信的,所以我纯粹就是去体验一下,到底怎么个放松身心法。结果我第一次一个人去,就遇上了一个非常手黑的大叔。我被他捏完脚,疼得 3、4 天走路都困难。怎么回事呢,听我慢慢说。

大叔一上手就很重,但刚开始捏嘛,我也没经验,还以为捏脚都是这个感觉,觉得那就忍一下吧。大叔问,这个力度还行么?我装作云淡风轻地笑了笑,嗯,还行,还行。大叔估计心里发狠了,就开始下手越来越重。我呢,那会儿还是个没见过世面的雏儿,也不敢让人家下手轻点,就继续忍着。

大叔没一会儿就一脑门子汗啊,工作服 T 恤都湿透了。本来我也是出于好意,心想要不我也歇会儿,这上刑似的我实在受不了了,我心里已经在问候所有推荐我去捏脚放松的亲朋好友祖宗十八代了。但输人不输阵、折场不折面儿,我还是尽量保持微笑地问他:大叔,您是不是累了,要不您歇会儿吧。

得,这话简直是莫大的侮辱,大叔肯定误以为我在嘲讽他,于是抹了一把汗,站起来淌着水看着我,尽量平静地甩下一句「你等着」,扭头就出去了。他一出门,我就咧开嘴疼啊,边轻轻活动自己的脚、看看神经肌肉血管骨骼是不是都还在皮肤里包着,边在心里嘀咕这大叔看着也没谢顶啊怎么这么玻璃心呀,居然还傲娇了。

正琢磨着呢,大叔一阵风一般回来了,手里,拿着,工具!我勒个大去啊!大叔看我方了,也面带微笑地跟我说:小伙子,我看你比较能受力,所以用一些比较专业的捏脚工具来,肯定效果会更好。我能说啥?!我还能说啥啊朋友们!箭在弦上,人为刀俎啊,我把眼睛一闭、腿一伸,喉咙深处闷哼了一声,不敢再说话。

大叔对我的反应显得很得意,开始拿这个「专业的捏脚工具」开始折腾我那双已经濒临截肢的脚。很快大叔身上汗就干了,换成我是一身的冷汗,疼得我啊,恨不得把脚剁了。到最后都感觉不到脚的存在了,仿佛我就是霍金,大脑里疯狂传来的化学刺激信号只是我的幻肢痛。

但我仍然为了保持自己的「体面」,不置一辞、不言一语、不吭一声。

漫长的一小时终于结束了,这一百来块钱的消费可真是辛苦啊。大叔看我 T 恤全被汗透了,居然还补了一刀说:出汗好,这是排毒,说明你的肝胆经脉都打通了,穴位反射区效果明显,以后要坚持定期来捏脚,身体会更好。

我嘴上说着谢谢您啊,心里把他全家都活埋了一百遍。我甚至都怀疑抗战作品里的英雄人物都是铁打的,换了是我的话,根本不需要上什么刑啊,每天给我捏两次脚,我啥都招了……回家疼得我 3、4 天走路都有点困难,心里想这辈子也不去捏脚了,都他妈是坑爹的。

.

捏脚「二进宫」

第二次捏脚,感觉已经是很久之后的事了。

当时是我哥,带着我嫂子,叫我一起去捏脚。我说不去不去,捏脚太疼了,疼得人好几天走不了路。

你们可以脑补一下这么一个画面:深夜,男生宿舍,卧谈正欢,突然有一个人说,「哎,你们说,怎么会有人居然长两个蛋蛋呢」。那种死一般的寂静是什么感觉。

好吧,有点夸张了,那换一个:中午,在酒吧通宵喝酒宿醉刚刚醒来的好哥们儿问你,「你听说过一种酒叫螺丝起子么?不知道为什么,喝别的酒睡醒了最多头疼,喝这个酒晕过去再醒了怎么有点屁股疼」。你要怎么和他解释?

当时我哥就是那个表情,谈话进行不下去了。要不怎么说「好玩不过嫂子」,嫂子过来一句话就解了围。她说「不疼啊,我觉得挺舒服的,很放松,你肯定是遇上了水平不行的技师,让你哥带你去一个好的店」。我哥这才回过神来,说「对对对,哥带你去爽一把」。

重音在这个「爽」字上,我本来也像现在的你一样,又差点想歪到大保健上去,可是考虑到家教很严的我嫂子也要去,这才放下心来,跟他们第二次去捏脚。这次去的是一家中国各大城市都能见到门店的连锁品牌,我就不说了,因为反正他们家也没给我 40W/条 的硬广费,咱不能吃这个哑巴亏。

反正去了这家品牌的门店,一进门就感觉各种正规,居然还能挑姑娘。终于不是大叔了,我喜极而泣,正准备找荷兰橱窗在哪儿呢,我哥指了指我轻飘飘来了一句,「给他找个年纪大些的熟练点的阿姨,要不小姑娘容易不知轻重,再把他给捏残疾了」。

这人真的不是我亲哥,但怎么感觉胜似亲哥呢。哥,还专门给我挑一个年纪大的,您真是我亲哥。但后来我才知道,我哥真是老司机。

进门,大家每人一张躺椅坐好,技师们很有礼貌地进来打招呼,先给洗脚。洗脚的时候,我哥就开始展现「老司机」的一面了:

  • 先是让把电视关了,方便我们自己人聊天
  • 又提醒所有技师力度不用太大,由轻往重慢慢调整
  • 还很巧妙地问这里有没有指甲刀,说他自己手指甲长了划着自己胳膊不舒服,皮肤敏感不喜欢被指甲划
  • 最后还跟我的技师阿姨打了个招呼,嘱咐说「他是第一次捏脚,估计怕疼怕痒的,您可以多问着点再下手」
  • 然后扭头告诉我「觉得疼就主动说,不要总等别人问」

真的,第二次捏脚太「爽」了。全身都放松下来,以至于后来我睡着了。我都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睡着的,感觉好像只捏了左脚,没到右脚呢,我就已经失去意识了。

确实要感谢我哥「带我入行」,哈哈,现在我不管去哪儿旅行或者长住,都会四处找找看附近有没有捏脚的店,累了一天进去躺下放松一小时,真的是人生一大惬意。

.

坦诚交流是尊重彼此

当然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于推销捏脚,更不是推销大保健,而是要说这故事背后的一个道理:坦诚地交流,是对彼此的尊重。

怎么就从捏脚一步跨到鸡汤里来了呢?难道是鸡脚汤?不是的,还是得感谢我哥。

他趁技师们给我们洗完脚,出去倒水并且拿捏脚用的精油的空当,给我讲这么一个道理:

  • 首先,你是花钱来消费的,所以要尊重你自己的感受。

捏脚这东西,说白了是手艺活,没什么特别严格的标准。并不是说手法没有专业与不专业的区别,而是人和人的脚长得不一样、感觉敏感程度也不一样,所以每一次捏脚,都是一种新的尝试。

如果你不主动告诉对方,你现在是舒服了还是疼了,对方也没法知道,人家下手是轻了还是重了。这个时候,你的钱就浪费了,白花了,因为你没有购买到你应该得到的舒适的体验。

像你上次那样,花钱买罪受,你是图什么呢,还不如不来。这次是我花钱请你捏脚,你必须得感受到舒服,不然你就是浪费你哥的钱。

  • 其次,你不跟技师沟通,是不尊重技师。

当然如果你根本不在乎感受,或者说技师手法就是特别好不需要额外沟通,那另当别论。可是你明明希望得到舒服的体验,而且花钱购买了这种服务,却不帮助你的技师来完成这个过程,那你其实也浪费了技师的时间。

做捏脚技师,其实也赚不了太多钱,所以他们的收益里,有一部分就是精神上的享受,看到自己通过专业的技能,让消费者体验到舒适,并且感谢他们的付出,这就是一种被肯定的收获。你不沟通,其实也浪费了技师的感情。

而且没人想一辈子就做个一线技师,人都想往高处走。你不反馈你的感受,技师从你这一单消费里就学不到什么新的东西,在手法上就没有进步,赚不到经验值就加不上技能点。所以你不沟通,其实还浪费了技师的机会。你说我说得对不对,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实话实说,我当时觉得我哥提着洗脚水壶给我灌了个顶,醍醐灌顶。

.

把咨询师当「工具」

终于说回了正题,怎么样克服种种不必要的顾虑,迈出去看心理咨询师的第一步?很简单,别太把咨询师当「人」。

这话怎么理解呢?

不知道是不是康德当年说过这么一个看法,他觉得「心理学永远不可能成为科学」,因为「点亮火把去照亮黑暗,有意义么?」这话的意思是说,人的内心是不可见的漆黑一片,而人想要看清黑暗就需要点亮火把去照,可是一照就把黑暗本身给改变了,那么人怎么可能在不改变黑暗时看清黑暗呢?逻辑上就行不通。

心理学和别的学科一个比较大的区别在于:

  • 一般学科里,研究的主体是人的意识,而客体是客观世界。
  • 但在心理学里,研究的主体是人的意识,而客体也是人的意识。

人的意识在心理学研究里,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或者换句话说:在心理学看来,人既是「研究目的」,又是「研究工具」。

具体到心理咨询场景里:比如 米拉 去找咨询师 冯通 寻求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对于 米拉 来说:

  • 米拉 自己,就是「目的」,最后的目的是通过咨询,让 米拉 变得更好。
  • 冯通 作为咨询师,就是「工具」,通过利用这个咨询师,最终实现让 米拉 变得更好的目的。

冯通 作为咨询师所使用的各种咨询技巧、测量工具、心理疗法,都不过是「工具的工具」,最终仍然要服务于 米拉 这个目的,而不是为了让 冯通 本身获得什么东西。当然 冯通 作为咨询师,在帮助 米拉 的同时,自己也一定会获得成长,但这种成长对于 米拉 而言,只是一种「副产品」,并不是核心「目的」所在。

那么对于 米拉 这个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人来说,他需要去关心 冯通 这个「工具」作为一个人的具体感受么?其实不太需要。即使要关心,也是第二重要的。

对 米拉 来说,第一重要的,仍然是关心自己的感受,关心自己作为「目的」的收获。如果由于顾及咨询师的作为人的感受,反而影响了求助者自己作为人的感受,那么求助者就不妨直接别把咨询师当成「人」,而是当成「工具」去使用。

有人说,这样不会导致互相不尊重么?不会的。因为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一些心理能量弱到「明明知道自己需要寻求帮助、却连寻求帮助这件事本身、也要有人帮助才能完成」的人。说句不好听的,当一个人心理能量弱时,连「尊重自己」都做不到,就还是别拿「尊重别人」当成新增的额外压力了。

其实就像物理学一样,在并不光滑的水平面上,推动一个静止物体所用的力,要比维持这个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力,略大一些。因为「最大静摩擦」是大于「动摩擦力」的。人的内心也类似,也是有弹性的。习惯了柔弱的人,必须给施加一个「矫枉过正」的力,才能尽量接近「舒适区域」。

.

如何正确「使用」咨询师

首先,你得挑一个靠谱的咨询师。

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话题,感兴趣可以看一下我上次的文章:《还活着的人,得知道:什么是抑郁症》。这里面比较完整地阐述了,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和经验,关于「如何挑选一个靠谱的咨询师」。供参考。

其次,找到这个咨询师之后,坦诚地沟通。

  • 「我不太敢去,怕不知道去了说什么」——没关系,帮助你开口说话、引导你表达自己,是咨询师的本职工作和基本技能。如果他连这个都做不到,换人。
  • 「我怕我会觉得尴尬,也怕咨询师尴尬」——没关系,保持相对畅通的交流、相对舒适的氛围,是咨询师的本职工作和基本技能。如果他连这个都做不到,换人。
  • 「我觉得跟陌生人说隐私不舒服,可是面对熟人又说不出来」——没关系,尽快和你熟悉起来、分享最隐私的秘密,是咨询师的本职工作和基本技能。如果他连这个都做不到,换人。
  • 「我不太能相信别人,咨询师我也不太愿意相信」——没关系,通过各种方法赢得你的信任、鼓励你勇敢,是咨询师的本职工作和基本技能。如果他连这个都做不到,换人。
  • 「我还挺在意别人感受的,万一咨询师不开心怎么办」——没关系,拥抱你带来的不快、转化成正能量还给你,是咨询师的本职工作和基本技能。如果他连这个都做不到,换人。

总而言之一句话:捏脚师傅都是专业的,你躺好了有啥要求、哪儿不舒服都尽管提。你是第一位的,捏脚师傅是第二位的,如果脚捏得不舒服了,那肯定不是脚的错,更不是你的错。

  • 这个师傅活儿不好?换。
  • 这个师傅我不信任?换。
  • 这个师傅让我不舒服?换。

你是第一位的,你的感受对你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咨询师,不过是一个帮你变得更好的「工具」,充分地「利用」好他们,反正你给钱了。

当你心里有了这样的「自我」,把自我放在第一位去考虑,你就已经变成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所以,问题来了:

今晚大保健,团购打八折,要不要一起去?

4 Replies to “138 做心理咨询,其实就跟捏脚一样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