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秦书宝
全文约 1000 字,阅读约需 3 分钟。
写于 2023.02.26
.
具备了阶级历史视角之后,很多文艺作品就看不下去了。
人是物质,是一种肉做的生命体,不吃东西就会死。
角色要想活着,必须消耗物质财富——
- 要么自己生产,要么剥削他人,没有第三条路。
- 除非死,如果死路也是一条路的话。
那么问题就来了:角色在故事中,
- 是否从事生产?是哪方面生产?
- 如果不从事生产,角色在故事中的情节是否要消耗资源,当然要,来自哪里?剥削了谁?
- 被剥削者是否出现在了故事之中,是以背景出现的,还是以正面出现的,还是以反派出现的?
整个故事被重新建构成阶级视角下的真实场景,许多无病呻吟再也没了立足之地。
最典型的就是两类——伤痕和小资。
- 伤痕的核心点就一句话,「我要从事生产我好惨啊!!!」这不就是想做寄生虫么?
- 小资的核心点就一句话,「我不需要从事生产也能活这么光鲜!!!」这不就是寄生虫么?
所以,当一个观众具备了阶级视角之后,他眼中偏好的文艺作品,就必然是与生产相关的,鼓励生产、赞扬生产、保卫生产的。
而这样的文艺作品,就恰恰是「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中对发展生产有利的那部分,被称为社会主义主题的素材了。
生产提供了文艺创作的基础,文艺创作反过来鼓励受众从事生产,这是什么?
这就是文艺层面、思想层面的「扩大化再生产」。
.
在私有制经济中,工厂主赚到了利润,拿利润买了更多机器、雇了更多工人,扩大了生产规模,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大化。
而文艺圈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 要么鼓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扩大化,相当于鼓吹脱产,破坏生产。
- 要么颂扬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大化,相当于鼓励生产,扩大生产。
这东西不需要你思考,因为真相就在那里。
一旦你看清了,世界在你眼里就再也回不去了。
- 就如同有人感慨,现代科学的昌明是不是破坏了封建迷信鬼故事的美感,
- 同样,也会有人感慨,阶级视角的普及是否破坏了伤痕和小资文学的美感呢?
无非是个体自己的选择罢了。
为什么自由主义会鼓吹「民众有保留自身愚昧的权利」呢?因为这样更有利于剥削者的剥削。
那自由主义者是站在哪边呢?
站在《隐入尘烟》一边,站在丑化劳动者一边,站在侮辱扶贫一边,站在国际大奖一边。
.
那些口口声声宣扬「真善美」的人,他们认知中的「真善美」似乎是割裂的。
比如「地心说」,看着特别美——我们在宇宙中心,周围全是正圆轨道——但它不是真的,而为了维护这种错误理论而做出的努力,大多是丑恶的。
现实世界中的很多事,都是这样。
很多人宁可去宣扬一个在理论上都无法存在的「无摩擦力的光滑平面」,也不愿意睁眼看一下处处是熵增的现实宇宙中根本容不下这样的空想乌托邦。
那么,
- 乌托邦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 宣扬乌托邦的人到底是善的还是恶的?
- 人们对乌托邦投注的感情到底是美的还是丑的?
回到现实视角里来,很多事情的性质都发生了根本的翻转。
.
说到底,要分清「应然」和「实然」。
- 只看实然,不看应然,就落入「一切存在,皆为合理」的僵化之中。
- 只看应然,不看实然,就落入「世界丑恶,人类不值」的狂妄之中。
明白了「真」是动态的,唯一不变的是变,发展生产力是终极方向,才解决了「人类靠什么维持自身存在」的问题,自然也就指明了善和美原本的方向。
所以,美不是主观判断,善也不是价值判断。
脱离了真,一切都是虚妄。
物质世界,本就是一个修真的世界。
.
本文是在阅读《比较政治分析》时想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