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9 信息像病毒,唯快不破

by @斯芬克斯

全文约 2000 字,阅读约需 4 分钟。

.

新冠病毒的蔓延,让一个涉及生物学和数学的概念进入大众的视野——R 值。

基本传染数(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符号为 R0:

  • 若R0 < 1,传染病将会逐渐消失。
  • 若R0 = 1,传染病会变成人口中的地方性流行病。
  • 若R0 > 1,传染病会以指数方式散布,成为流行病(epidemic)。但是一般不会永远持续,因为可能被感染的人口会慢慢减少。部分人口可能死于该传染病,部分则可能病愈后产生免疫力。

如果把这个值用在「知识」的传染或者传播上,就会发现有趣的现象:

在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开来之后,当地被知识感染的人数就会持续上升,最终导致太多人识字读书拥有思考能力,而动摇原本的(已经落后的)社会结构,实现生产关系的改变并反过头来提升生产力。

可见造纸术和印刷术这样的技术,作为知识传播过程中的特征,是明显能把「知识病毒」的 R0 提到到 1 以上的。

在造纸术和印刷术普及前,书太稀缺了,识字就是极少数贵族等有闲阶层的特权,传播不开。民间偶尔有普通人识字读书了,由于阶层流动并不依赖于阅读(或者说根本没有向上的通道),所以其他人并不会主动围在他身边听他传播知识病毒,在他死后这种病毒也就在当地消失了。

.

5G 应该也会起到类似当年造纸&印刷术的效果,进一步降低了信息流动的成本。

成本的降低是量变,但会带来其介质的质变——最初是甲骨、泥板,后来是竹简、石碑,然后绢帛、羊皮,接着有了纸质书籍,这都是文字。突然,有了图片,有了声音,有了视频。现在,有了短视频。

媒介即信息。

知乎与微博的差异或许是调性不同,但微博与抖音的差异则绝对是隔代的质变——短视频这种形式天然地就不适合某些内容,同时天然地适合另外一些文字不易于传播的内容。

未来,可能是以 VR&AR 等形式呈现的元宇宙基础设施。那时的信息又将被媒介给彻底改变。

所以,或许这种病毒并不叫「知识」,而是叫「信息」才对。像《圣经》这样的全球印刷量第一的书,很难讲它到底是否属于「知识」。它真的比搞笑短视频配上中年肺癌男的笑声更有知识量吗?它真的比宅舞小姐姐光着腿甩奶子更有利于人类社会进步吗?回顾亚伯拉罕系的一神宗教的血腥野蛮屠杀史,对比一下倭黑猩猩用性交来社交的和谐生态,这似乎是要思考一下的问题。

因此,人类被彻底感染了,但不是被知识,而是被信息,被没有任何限定目的和必然使命的 meme 给寄生了。这种过程并不必然帮助人类进步,因为人类这个物种在宇宙间的存活本就毫无意义,纯属偶然。

.

那么,技术进步导致的信息传播成本下降,对人类而言就未必全是好事。因为知识传播变快了,但有害的垃圾信息传播得可能更快。

铁屋子里不开窗,最后所有人不过是慢慢憋死。但如果直接把外面的毒气放进来,可能七窍出血就暴毙了。谁有资格给所有人装滤网?又如何去判断哪种气体是有毒的?怎么能知道这一切不是危言耸听?

——这种关于如何鉴别信息的「元信息」,在哪里?定义信息过滤规则的「元规则」,谁制定?似乎只能是暴力,暴力最强的人制定规则,这是一切规则的「元规则」。

反过来想,这可能说明了信息本身蕴含着巨大的力量,既可以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也可以是社会毁灭的破坏力——所以才需要有人用暴力来对抗,或者说所有暴力的所有者才会对信息进行管控和过滤。

挑选信息这一病毒族群中对人类有利的那部分变异,即「知识」,甚至是狭义上的有益的知识,似乎变得比技术进步本身更重要了。

.

组织如何在新信息出现前,就判断其利弊呢?只能是快。

个体如何在组织筛选信息前,就对利弊做出自己的判断呢?只能是比组织更快。

越快,相对越全,越不容易偏颇,越能辩证思考,越可以分清 x/y,越有利于对组织进行监督。这是对「vs. 组织」而言。

当然,就「vs. 信息」而言,自己越快,见识越广,思考越系统,那么鉴别新信息利益的效率也越高,越不容易被垃圾内容迷惑。

快,要快。唯快不破。

之前也写过一篇类似的,《要突破成长的边界,你必须很快》

.

2 Replies to “939 信息像病毒,唯快不破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