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秦书宝
全文约 2000 字,阅读约需 4 分钟。
.
其实「内卷」这个事,它有两个维度。
很多人只看到个体维度的,忽略了社会层面。
「所有人都站起来看电影,相当于所有人都没站起来」,这就是典型地只看到个体维度,然后把所有个体都放进这个场景,误以为这就是社会层面了。其实不是。
社会层面的真正内卷,其实就是阶层固化,就是北欧,就是土澳。你一年工资 10w,和一年工资 50w,过的生活居然差不多——高福利+重税——那你还拼命赚钱吗?你自然就不卷了,对吧。
正因为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已经高度固化了,流动性几乎消失了,蓝领的儿子是蓝领,议员的孙子是议员了,上面的人踏实了,下面的人放弃了,竞争压力突然就消失了——不是说竞争变容易了,是阶层跃升不可能了,人生苦短没必要了。
类似于上学:
- 全国都是大学生了,考研也无限保送了,那你还不是想选什么专业都无所谓吗?反正学历已经是本科及以上了啊。
- 但如果别人还都是高中生呢,甚至是最后一届高考了,考完这轮车门就焊死了,这一代在北上深没有房那么未来三五十八代都不可能买得起了,那你说——
这时你劝这帮高三学生说,别复习了,别内卷了,高考没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吧——你看他们能不能捅死你。
到 2050 之后呢,我猜,初级阶段结束了,新一代人直接就出生在一个相对固化的社会里,那时再也不会有人提「内卷」这个词了。
个体层面的困境,是需要努力改变的。社会层面的背景,是默认就适应的。
.
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就像一个倒 U 曲线——
- 在完全开放和完全闭合的状态下,大家都不会用「内卷」这个词,前者是你死我活,后者是默认剥削;
- 在通道快关闭的时候,「内卷」这个词就频繁出现了——并且在某一人群身上会呈现出辩证的有趣现象。
那些在末班车之前,刚走出通道的人,最喜欢劝大家不要内卷。
- 早就在通道之上的人,不会劝,因为没卷过,没概念,也不关注;
- 还在通道里的人,也不会劝,因为正卷呢,顾不上,也不会听劝;
- 只有刚出来的人,这一代刚卷过,并且卷成功了,有闲情,也有注意力,就会劝。
这种劝不是恶意的,纯粹是没有换位思考能力所导致的善良外泄。
- 卷难受不?难受。
- 现在自己不需要卷了,舒服不?舒服。
所以这部分人就觉得,难受是因为卷,舒服是因为不卷。其实错了。
难受是因为卷,舒服是因为卷成功了,不需要再卷了,而不是因为不卷了。
或者说,由于这类人缺乏换位思考能力,所以误以为自己不卷了就舒服了,那么别人假如也像自己一样别卷了就也能舒服起来。
- 已经上岸了,当然不需要再挣扎了,不然多傻啊;
- 可是上了岸的人,回过头来劝还在水里的人,别挣扎了,这态度好像也并不聪明。
反正我觉得吧,要么闭嘴,吃饱了别 biaji;要么就劝别人卷,把压力给「摊平」,让所有人都更有动力,更有机会过上自己配得上的生活。
后半句啥意思呢?
.
原本是金字塔,从下往上 721。
你劝 7 别卷了,那 7 不会听,因为挤死了,而 2 也无所谓,反正对自己没坏处,1 更不说了。
假如能劝 7 继续卷,金字塔给挤成 631 甚至 541,那原本的 7 变成 6 或者 5 就轻松一些了,你也没白劝。而你自己本来是 2 现在变成 3 甚至 4 了,压力又大了还得接着卷,使劲往 1 里面卷——这是在干什么?
是把社会流动性通道里的人流给「摊匀」了,所以整个通道的有效长度变长了(从只有下面卷变成中间也卷了),相对宽度也变宽了(下面人少了显得路宽了)——社会其实是更健康了。
所以,要卷,真的,不要停。
真要停也行,啥时候停呢?我听过一个寓言:
兔子看到小鸟每天站在枝头啥也不干,就只唱歌,于是问小鸟,「我能不能像你一样也每天光唱歌不干活啊?」小鸟说可以啊。于是兔子也站在树下开始唱歌,突然跳出来一只狐狸把兔子吃掉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如果你想要每天啥也不干光是唱歌的话,那你最好站得位置高一些。先高中毕业了,再想分专业的事。
当然了,如果位置已经有那么一点高了,唱歌也别太大声,老鹰有一招从天而降的掌法,泼猴们可别忘了。
.
之前写过一篇相关的,不过角度不一样,说的是「躺平」《要警惕那些鼓励你躺平的玩意儿》
当然要卷,发展就是个卷的过程。
卷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