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秦书宝
全文约 2000 字,阅读约需 5 分钟。
.
网上有些人把「与病毒共存」理解得很片面,背后的原因在这里: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红军要不要和日本鬼子共存?当然不要,红军要消灭它们。但战争初期,日本鬼子还在战略进攻态势,红军力量相对较弱,还一时消灭不掉日本鬼子,该怎么办?先防止被它们消灭,再追求战略相持阶段,最后战略反攻,运用《论持久战》的思路,争取赢得胜利。那么,在追求战略相持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不是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共存」?
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点,就会轻信了国民党反动派造谣说的,说中共游而不击之类的鬼话。
这时,会有穷酸文人、盲动群众、敌特分子装作为民请命般提问了:为什么不上来就战略总攻?为什么要和日本鬼子妥协?为什么要走右倾投降路线?
1920 年列宁就专门批判过这帮人,写了《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对那些脱离实际欲求速胜、自以为理想主义坚守原则的同志,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层面的反驳。毛泽东将这本书与另外 4 本一起,列为中国革命者必读的马列主义入门书籍。
1945 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特别提出要读五本马列著作,即《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毛泽东说:“我们可以把这五本书装在干粮袋里,打完仗后,就读他一遍或者看他一两句,没有味道就放起来,有味道就多看几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来了。一年看不通看两年,如果两年看一遍,十年就可以看五遍,每看一遍在后面记上日子,某年某月某日看的。”
今天再读《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仍然处处受益,所谓「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可以说智人的愚蠢千篇一律,也可以说错误路线的狡猾需要时时警惕。
实际上,列宁和毛泽东都非常清晰地指出了一点,而这一点是很多自以为热血的人不曾想到的——不战略总攻,与鬼子共存,是不是任由敌人屠杀我们的同胞?恰恰不是不保护同胞,反倒恰恰是有力地保护了那些可能在无谓的战略冲锋中被敌人屠杀的战友。或者说,正因为不切实际地冲锋会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我们选择了正确的战略路线——先寻求共存,再谋求反攻。
.
在和平年代,会有更多人不能理解这一点,因为「高高在上」而不受生存威胁的人,由于先烈和先驱们的奋斗,变得越来越多了。
很多人觉得,要坚守原则,绝不和病毒共处,坚决御敌于国门之外,走的仍然是当年李德在中央苏区那一套早就被证明是错误的路线。当年的结果是什么?偌大的中央苏区全部丢失,一方面军十万红军被迫开始长征,路上减员近九成。胜利固然壮美,但牺牲毕竟惨烈。
现在呢?能在网上发声的人是不是人民的基本盘?这些人离实际上月收入不足 1000 元的 6 亿人是近还是远?坚决不开放,只要病毒没有完全消灭就坚决不开放,带来的后果是什么?不仅是所有人感染率的降低,还有经济生活的整体受限甚至全面停滞。有能力在网上发声的人,大都只能体会到前者(即利),却感受不到后者(即弊)。
举个简单例子:白领都在家里办公,行不行?这就要看是问谁了。
- 如果是问白领,那当然行,没什么不行的。工作上的事,现在信息时代了有网络,开会都可以网络会议了,不耽误。生活上的需求,有网购、有外卖,实在不行楼下超市来他几个月的泡面储备。
- 但如果你问的是公司楼下的小吃店小饭馆呢?写字楼彻底空了,对他们而言行不行?他们能不能通过互联网扮演服务员以赚取工资?他们又有没有足够的生活储蓄天天点外卖等着饭来张口?
在网上发声的人,是白领多,还是小饭馆服务员多?片面强调坚决不共存,机械主张坚决不开放,这里面除了降低感染风险的收益,有没有客观成本?时间为什么是一种成本,是因为时间的推移会让不能自动增加的财富变成负债,让不能无限存续的优势变成劣势,让不能无人维持的秩序变成混乱。
熵增之神永远都要收税的,不紧不慢,那么在全面封锁的时间里,这些时间成本最后是谁承担了呢?
.
所以真正要做的,是统筹安排控制风险,先从战略防守进入战略相持,是主观上不愿意但客观上不得不「与病毒共存」,同时不让这些一时无法被消灭的病毒来消灭我们,把它们的危害限定在由全面疫苗、重点隔离、个人卫生等措施构建的「防火墙」之内。
既要警惕病毒,又不能被病毒吓倒完全不动。既要在防御病毒时不忘生产,又不能忘记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防御病毒。既不要没做好准备就像西方那样傻不拉叽全面放开,拿人命去换西式的「群体免疫」,也不要在疫苗普及、疫情可控、医疗资源够用时仍然过度保守,拿经济去换机械的「绝不共存」。
辩证唯物主义下的人,既是自己的工具,又是自己的目的。人可以拼命去发展经济,而经济停滞却也会要人命。解放生产力首先会解放人,而被解放的人又会进一步解放更多生产力,形成良性循环。反过来,限制了人的行动自然就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反过来又会限制更多人的行动,形成恶性循环。这一真理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更不会在乎你的意识形态或阶级立场。
要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因为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发展生产,而只有持续发展生产才能维持自身存在,只有先维持了自身存在才谈得上消灭敌人,所有敌人只有在运动中才能被消灭。这个过程是一个可持续的动态的平衡,而不是全部锁死不动。
.
很多人想不通这一点,看似是脑子的问题,其实是肚子的问题——反正全面封锁不影响自己眼下的生活,那么就先支持全面封锁。没有宏观视角的个体,自然完全不会去考虑中位数在水面附近的那些人,尽管后者很可能已经要在全面封锁中「经济窒息」了。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强行切断某部分肢体的供血供氧,哪怕是小脚趾吧,最后也会因为坏死感染而危及整体。
群众不是一个人,所有群众都要团结。但先团结谁,先照顾谁,不是看谁嗓门大的。有的时候,恰恰是那些嗓门大的人,反倒不需要优先照顾。因为搏击过江河的人都明白,溺水的人,往往最无力呼救。
.
写得真的太好了,最近网络对于是否共存的争论,其实我也是隐隐想到了长期共存和论持久战的相关性,但离写出UU这样的文章实在是差太远了。还是书看得太少,输出得太少。我要继续努力,不奢望达到UU的水平,但至少要达到将自己的看法转化成一篇合格的微信公众号文章的程度。
加铀!共勉!我也要努力进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应用。今天的抗疫竟然与当年抗日和内战,面对强敌的场景一致。首先运动起来,保存实力;然后寻找机会,打有把握的战,减弱敌人,增强自己;再战略上反守为攻,进一步增强自己;最后做好准备,发起总攻,消灭敌人。
写得太酣畅了,一会儿要再读几遍。大写的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