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秦书宝
全文约 1000 字,阅读约需 2 分钟。
.
工作里的同一个项目:
- 如果你对项目本身有热情,那么最大的痛苦就是为了推进项目而不得不处理很多行政上的破事;
- 如果你对项目本身没热情,那么最大的幸福就是哪怕每天混日子最后也能正常领工资。
学习里的同一个科目:
- 如果你对知识本身有热情,那么最大的痛苦就是被迫完成老师为了教学节奏而布置的某些无聊作业;
- 如果你对知识本身没热情,那么最大的幸福就是不管你多笨老师都会在考前帮你押押题。
人比标准慢,标准推人;人比标准快,是人推标准吗?不是,是人根本不在意标准是什么了,标准被迫跟着人跑(幸亏标准不会累,但被跟着你跑的标准给推着跑的其他人,可就惨了)。
- 所以真正热爱某个学科,是不会想要去报考什么专业的,直接买来教材跳过无聊的部分,学以致用即可。
- 而真正热爱某项事业,就会在可创业的领域里选择创业,在不可创业的领域里愿意忍受一切合理或不合理的限制。
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找不到自己的热爱,这很正常,因为物质还没有极大丰富,整台人类社会机器还需要大量的燃料来提速。这是这个时代普通人的不幸,却也是这个时代普通人的幸运。不管幸与不幸,都是人类历史的必然阶段。
所以,受限于物质,找不到热爱,支棱就成了内卷,放弃就成了躺平。
唯物主义者会意识到这是物质条件的问题,要尊重客观规律,要在这唯一的世界里强行支棱。非理性的激情会让位于理性的激情,换挡点火的间歇,他们会经历必要的迷茫,直面熵神的考验——信仰并不会按需分配,而只来自于坚定而残酷的自我革新,即便内心尸横遍野。
倒向唯心的人则觉得热爱才是生活的意义,宇宙天然应该满足自己的需求,并因此而在道德高地上振振有辞——这世界不配得到我的爱!在由对外的抱怨所诱发的对内的自怜当中,他们决定爱上这个可悲的自己。悲伤如同悲伤的燃料在悲伤的永动机里燃烧,只有混乱度越来越高的东西才具备这样自循环的属性,直至解体,走向更加混乱的下一阶段。
唯物主义者并不会因为自己的信仰而像各种神的信徒那样从超自然的存在那里得到某种能获取额外补偿的许诺,这看似并不公平,但「这正是公平的体现」这一念头,本就包含在唯物主义者的信仰当中——在这个线下真人游戏里,每个人都只能扮演自己,机会有且只有一次,没有任何更高维度的玩家给我们充值——
还有比这更公平的游戏吗?
.
放弃幻想,准备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