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秦书宝
全文约 2000 字,阅读约需 4 分钟。
写于 2025.02.18
.
昨天有同志私信责备我,说「你现在是不是放飞了,完全不顾及群众的感受了」。
我反思了一下,应该没有,而是「两次拟合」。
第一次拟合
是我要自己判断,随着进程,从细节里一点点找线索,验证假设。
所以最初的时候是不敢认定的,怕判断错,误导别人。
要走一走,过半了,至少过1/4了,才能确认自己没看错(但也只是自以为)。
这时才敢说推断,哪怕后来错了,至少保证自己只是因为笨,而不是故意误导。
类比到光线,就得看拉几个板,大户动不动,才敢下结论,毕竟我自己不是庄家本人啊,我只能猜。
.
第二次拟合
是我要判断「22%诅咒」,上次解释过:A569 发明一个概念吧,22%诅咒
就是这话哪怕我觉得是对的,我说出来之后,有多少人能听懂并且相信。
- 相信,是次要的,因为哪怕不相信,只要听到了,总有可能有思考。
- 但很多人是根本听不懂的,甚至逆反着不想听,就会出现损耗。
这种损耗就是指,不把我自己当人,纯粹当成肉喇叭——
过早公布群众无法接受的(自以为正确的)事实,会甩飞一部分群众。
这里面有个「信噪比」,需要稍微考虑一下,至少要直觉判断一下。
类比到光线,就是「明天开盘绝对暴跌狂洗」,这时就该说了。
- 一是大概率就是如此,那么劝一句万一拦住几颗韭菜,不是坏事。
- 二是马上就能验证,是对是错一目了然,群众自然会判断你说得准不准。
.
实际上这俩就引发了「第三次拟合」。
上面说的只是光线这个短期例子,那长期呢?
当然,我这个号活不了长期,但这个号本来也就是一个实验田。
我要「收获」的是,人心到底可以拟合到哪个程度,才最优。
- 既不能步子太大扯到群众的蛋,
- 还不能落后于一部分进步群众反而成了阻碍。
找那个度,慢慢找,
- 既能利用市场完成资本积累,
- 又不会丧失初心倒向赚钱机器。
所以如果每次实验都「过度拟合」,最后学不到任何东西。
在E&E的时候,总要试错,总要偶尔多迈一点,说不定其实自己低估了群众。
就比如这里提到E&E=Exploit&Explore就毫无必要,但它是一次试探。
又比如全文都好像摆出一副「我高于群众」的嘴脸,这也是一次试探。
对于理解不了「人格平等≠思维水平平等」的人而言,是不是交给社会去兜底就好了?
不要去打扰人家做美梦,这才是更高效的做法。
.
有人认为这就是洗粉,那当然是。
拆开看,洗粉=筛选+PUA,前者是客观事实,后者是价值判断。
你觉得是洗粉,至少对了一半——
因为客观上「二阶思维」就是多数人永远无法理解的(更惨的是自以为理解了,结果陷入了更大更盲目的自信)。
要想带一些人进入二阶思维,必定要抛弃另一些注定进不来的人,和高考没有任何区别。
你可以说高考残忍,但高考就是筛选,残不残忍是你的主观判断,与客观规律无关。
上面提到的PUA也是一样的,谁在PUA你?我认为是客观规律在这么做。
理解社会需要理解二阶思维,拥有双重思想需要先理解双重思想。
「同时接受两种相反的、抵触的信念,却不觉得矛盾。」这不就是辩证法么,没那么玄奥。
但辩证法本身,就够玄奥了。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绝大多数人终生无缘窥其门径。
假如你不接受这个客观事实,当然会觉得「有人」在PUA你,
就好像数学有没有PUA你?微积分是不是在PUA你?一个意思。
.
甚至这一篇,也是在试探,在做实验。
deepseek 有训练集,是从现实数据中硬生生切割出来的,用于训练。
训练的成果,是为了应用于全局数据,所谋更大。
这两部分数据,有什么本质区别吗?没有,只是随机分了类而已。
现在你在训练集里,未来你还有可能在全局数据里遇到我——
只是那时,你已经认不出我是我了。
因为若是认出了,人性不是马尔可夫链,新数据就会被历史数据污染。
所以告诉你也无所谓,因为不重要。
或许三十年后,有一天你会惊讶地发现——原来ta也是ta。
.
还是一个道理:
「好奇民意真的能反绑资本吗」
- 不能,民意什么用也没有。
- 但又能,因为民意会让「师出有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名对于实,丝毫不重要,
- 但要想行实之事,名,很重要。
所以:
- 驭民之术是错的,
- 但驭名之术是对的。
用这套逻辑,在事实上永远不会错,但在价值上则有分歧。
- 若是用这个手法,目的是为了中饱私囊,世袭罔替,那就是敌人。
- 若是同样手法,目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那就是同志。
于是越是越不是:
- 红队越狠,世道越清。
- 世道越清,便显得红队越「脏」。
- 可红队越「脏」,世道才能越清。
- 可世道越清,想看清红队便越难。
好在,红队本也不在乎民众能不能看清自己,
只要最后民众过得好,就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