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86 珠江为什么叫珠江,从两千多年前说起

by @斯芬克斯

全文约 4000 字,阅读约需 8 分钟。

写于 2024.03.11

.

今天看书的一个收获——珠江为什么叫珠江,海珠这个地名又从何而来。

代奇书《传奇》里,有一个关于崔炜的故事,大意是:

贞元年间(约公元800年左右),监察御史崔向的儿子,崔炜,生活在番禺,喜欢败家,破产之后就住在寺庙里。

一次中元节,他去开元寺看热闹,看到一位老乞婆撞碰了别人的酒缸,要赔1000钱。崔炜觉得可怜,就脱下衣服替老乞婆偿还。老乞婆表示感谢,说自己善于灸治肉瘤,送了他一些越井冈的艾草,说完就不见了。

几天后,崔炜又到海光寺游览,遇见一位老和尚耳朵上长了个瘤,他就拿出艾草来试着给他灸治,果然一下就治好了。老和尚非常感激,说自己出家人没什么可酬谢的,但山下有一个姓任的大户,家里非常有钱,他也有这种病,我可以给你做引荐。

崔炜去给任大户治病,艾草到,瘤子掉。任大户对外已经许诺过,治好这病的人,他会酬谢10万钱。为了准备这笔钱,任大户盛情邀请崔炜留宿。

崔炜精通乐器,留宿时听到弹琴声,得知是任大户的女儿在弹。于是,崔炜就把她的琴借来也弹奏一番。女子听了,对崔炜暗生情愫。当天半夜,女子摸到窗边,告诉崔炜一个惊天真相——

任大户家里供着一个叫「独脚神」的鬼,每三年必须杀一个人作为供品,最近时间差不多到了。任大户就跟自己儿子合计:「据说大恩都不言谢,现在家里的这位客人于我有大恩,我正好可以杀了他献给鬼,这样10万钱也省下了。」动手时间就是今晚,时间不多了。

崔炜吓傻了,那女子从窗边递了一把刀进来,让他砍烂窗户赶紧跑,跑的时候把刀也带走,免得连累女子。崔炜一推门,果然门已经反锁,只好接过刀,破窗而逃。

.

没跑多远,背后好多人明火执仗追来。崔炜迷了路,失足掉进一个大坑中,摔在厚厚的干树叶上,不仅没受伤,还正好避开了追兵,因祸得福。

天亮一看,崔炜发现自己身处一百多丈(大概300多米??)深的深坑中,根本出不去。而且还有一条几丈长的白蛇盘在坑中间……

坑中间有一个天然形成的石臼,坑壁上会有一种像糖稀或蜂蜜似的东西不停地滴下来,流进石臼里,那蛇正在石臼边上吃「饭」——这是什么天坑大蛇食堂?

崔炜觉得这蛇是成精了,似乎也不会吃他,就上去求助:「龙王,救我。」真会捧啊,看到特别大的蛇就叫龙王,伸手不打笑脸人啊(虽然蛇也没有手)。

果然,蛇很客气,示意崔炜也吃点黏液。崔炜折腾这么久也饿了,老实不客气地也吃了个饱,还挺好吃。然后,细心的崔炜发现,蛇的嘴唇上也长了一个肉瘤

崔炜感激蛇可怜他,就也给蛇进行灸治,肉瘤很快就掉了。蛇吃东西一直受这个瘤子影响,现在舒服多了,就吐出一颗直径一寸的大珍珠来酬谢崔炜。崔炜没接受,只是继续求助,希望蛇能把自己送回凡间。

蛇听懂了,就又把珍珠吞下去,带着崔炜进了坑底的一个山洞。洞很深,漆黑一片,全靠蛇鳞发出的荧光来照明,一蛇一人,就这么一直走了几十里。啧啧,你体会一下这个场景。

走着走着,崔炜发现两边从山洞变成了人造通道,墙上还画着古代男子形象的壁画,不像当代(唐)人。最后,走廊尽头是一个石门,门上有金兽(椒图?)咬着门环。蛇把门拱开,豁然明亮。蛇示意崔炜进去,然后蛇蛇自己就蛇皮走位回头游走了。

.

崔炜走进石门,只见一间石室,十分空阔,有一百多步宽。石室的四壁上,锦绣帷帐,珠光宝气,雕龙画凤,金碧辉煌。反正是极尽奢华,此处省略至少几千字空镜描写。

崔炜恍然大悟,这是什么仙人的洞府!一位婢女走出来迎接:「玉京子已经把崔公子送来了。」接着,有四位(比唐代更加)古代的女子出现,问崔炜为什么擅自来到皇帝的玄宫。

崔炜问皇帝在哪儿,女子们回答说去参加祝融的宴会了。于是双方互相介绍,开始弹琴谈情,崔炜弹的是汉代蔡文姬流落胡地时所作的忧伤之曲《胡笳》,四位女子表示这是一首新乐曲没听过(说明这四位女子是汉代之前的人,比唐代的崔炜更不知道古早了多少年)。接着省略中国古代音律学相关内容几千字。

这里埋了大量的梗,后面会随着剧情逐一解释,我就先剧透了——简单来说,蛇叫玉京子,是因为曾有仙人安期生(见过秦始皇)骑着这条白蛇去天宫(即玉京),所以蛇的小名就叫玉京子了。然后这地宫是南越王/皇帝赵佗(秦末楚汉争霸时在南越称王,后臣服于刘邦)的住所,他预见了崔炜会来,为了感谢崔炜的祖上曾经帮着修缮过越台,所以打算赐给崔炜一颗宝珠,和一个美人。

这个美人是田夫人,也就是齐王田横的女儿。田横是汉朝初年齐国灭亡后,据说出海成了仙的那个人。而这颗宝珠,终于,点题了,就是「阳燧珠」

.

崔炜等了一会儿,就有羊城使者来接他了,是一头白羊,带他回广州(羊城,五羊之城)。临走前,他也终于从这些女子口中知道,最初的那个老乞婆,其实是晋代仙人葛洪的老婆鲍姑(也是个仙人),最擅长用灸术治疗各种瘤子。

骑上羊之后,不一会儿,崔炜就听到了蒲涧寺的钟声,很快就回到了番禺。这时,他才知道,自己已经离家三年了。

第二天,崔炜到波斯旅店去卖阳燧珠。一位老胡人见了,马上跪地求购,愿意出10万钱。崔炜问起珠子来历,这才知道珠子是南越王赵佗的陪葬品。

胡人介绍说:这是大食国(可理解为阿拉伯化的波斯)的国宝阳燧珠,汉朝初年时,赵佗派一个奇人把珠子偷走,到现在(故事讲述的唐代)将近一千年了(这故事显然是扯淡,因为汉初时伊朗高原上的国家是安息,即帕提亚,后来经历了第二波斯萨珊,接着是阿拉伯入侵建立了绿化的倭马亚王朝,到唐代贞元年间已经是什叶的阿拔斯王朝了,隔了这么多世系,民族、人种、宗叫全变了,波斯的根都断了,哪来的「国宝」传承)。胡商表示,大食国有懂天象的人说,来年国宝就会回归,所以国王派这个胡人出来寻找。

唐《传奇》里面的故事,后边就是崔炜和田夫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和珠子没关系了。

.

我就去搜了一下什么是「阳燧珠」,得到了这些有趣信息:

阳燧,是中国古代「照日取火」用的曲率很大的凹面铜镜。简单来说,就是铜锡合金做成凹面镜(做成平的就是普通的铜镜),正面下凹反光形成焦点,阳光聚集照在艾草上就可以生火。《本草纲目》卷主:「阳燧,火镜也。以铜铸成,其面凹,摩热向日,以艾承之,则得火。」

阳燧珠,又称火珠,属于一种颇梨(梵语:sphaṭika,旧译颇梨,新译颇胝迦,又名为水精、水玉),是一种状如水晶的石英宝石。用于映日出火者。按我的理解,这就有点类似一种凸透镜,生火的原理相当于用放大镜烤蚂蚁……

佛教寺院以火珠作为塔顶的饰物,其周围以火焰图案装饰之。《俱舍论》认为,日宫下面是由火珠(梵语:taijasa)围绕,能热能照;月宫下面是由水珠(梵语:āpya)围绕,能冷能照。当然,涉及波斯的话,那应该是拜火教(信光明神阿胡拉),而不是佛教了。但向上追溯的话,佛教吸收了一部分印度教教义,而印度教属于「南传」那一支雅利安人的宗教,对应「北传」的雅利安人所建立的宗教就是拜火教

总的来说,阳燧珠应该就是一颗能够通过阳光引火的宝珠,至少是阳光一照上去就折射得非常漂亮。

那么,这颗宝珠果然被波斯商人带回了大食吗?并没有……

.

我又搜到这样一段传说:

相传南越王赵佗藏有一颗镇国之宝,名为「阳燧珠」。赵佗去世后,作为陪葬品,从此不知所踪。直到南朝(原文如此,可能是笔误,因为崔炜作为贞元年间是公元800年左右,不可能是南朝),一位名为崔炜的读书人得到了这枚宝珠。消息传出后,很快引起波斯商人的觊觎。波斯商人向崔炜高价买走了这颗宝珠,准备扬帆回国。

刚启航,波斯商人正要拿出宝珠赏玩,不料江上狂风大作,宝珠亦化作一道白光,沉入江中,变成江心一座巨石,永留此间。自此,人们便将这条江水称为「珠江」,宝珠所化之石则命名为「海珠石」,位于今天广州沿江西路一带。邻近的海珠桥、海珠广场、海珠路均以此得名。

完全没想到,一则唐代的志怪小说,不仅向前回顾近千年,引用了大量秦、汉、晋代的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甚至向后影响了上千年,决定了一条江的名字。

.

我去搜「海珠石」,又得到了新的史料:

如图1,是昔日的海珠公园

海珠石原是江中突出水面的一块巨礁,长近150米,宽近50米,(《广东新语》谓「广袤数十丈」),状似榄形,为白垩纪红色岩係夹有砾岩层构成。巨礁经长年累月冲积而成一小岛,称海珠岛。早在南汉大宝年间,岛上就建有一所慈度寺,又称海珠寺。

宋代方信孺《南海百咏》中就有关于海珠石的记载,其第75首《走珠石》诗云:

底事明珠解去来,当时合浦巳堪猜。

贾胡不省何年事,老石江头空绿台。

诗前有小序:

「旧传有贾胡自异域负其国之镇珠,逃至五羊。国人重载金宝,坚赎以归。既至半道海上,珠复走还,径入石下,终不可见。至今此石往往有夜光发,疑为此珠之祥。」

所谓「走珠石」即海珠石,二名皆源自「走珠入海(从前广州人称江为海)而成石」的传说,据说「珠江」也由此而得名。后来「贾胡」衍化成「波斯商人」,传说也附会出多个不同的版本,越来越神话化。

1931年,民国政府在建新堤时,将海珠岛与岸之间约30米宽的水道填平,岛陆连成一片,海珠石则在爆炸声中消失。

2000年初,新中国广东省当地政府在施工过程中,沿江西路深度开挖以铺设排污大管道,无意中发现了残缺的巨石,确定为原海珠石被炸之后剩余的石根,引起轰动。

于是,当地政府挖出石根,刻上「海珠石」三字,成为一处景点。如图2。

.

从我闲来无事翻看宋代李昉编撰的《太平广记》,阅读到其中收录的唐代《传奇》中唐朝人崔炜的故事,到故事中出现了秦代历史名人(田横,汉初齐王,拒绝投降刘邦,带领500门客自刎,被传说为出海成仙)、汉代历史名人(赵佗,秦末汉初的南越王,后臣服于刘邦)、晋代历史名人(葛洪,号抱朴子,著名的博物学家、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士、道教先祖之一),再到羊城、大食、阳燧珠等概念逐一神奇登场,最后到民国时的海珠岛改造,以及如今新中国的海珠石遗址——

时间一下就跨越了2000多年……

感觉很复杂,三言两语说不清。

总之就觉得吧,我们的文明太悠久了,历史太宏大了,我们作为华夏后人,一定要努力啊,不能让这样的奇迹一般的血脉,葬送在自己这一代手里。

意识到个体是如此渺小,却更有沉甸甸的责任感。

每寸山河,都是故国。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