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28 不要低估了新冠的「折寿率」

by @秦书宝

全文约 2000 字,阅读约需 4 分钟。

写于 2023.05.16

.

我有点担心,现在大家觉得感染几次「大不了少活n年」的这个 n,被普遍低估了。

因为如果只是生一两次病,哪怕体内长期带了毒,心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因此受到了持续而不可逆的伤害,那么想估一个「少活n年」基本上还是能估得差不多的。

但这不是自己得病的小事,而是全人类长期泡在瘟疫里的大事。

简单来说:

预期寿命=个人基因+社会医疗-自身疾病

  • 我们能估的,是个人基因和自身疾病的影响;
  • 我们容易忽略的,是全球瘟疫对未来社会医疗系统的冲击

除了事实层面的人力的冲击,更重要的是对人们精神层面的「默认值」的冲击。就好像现在不是很多人已经觉得感染病毒无所谓了么,那未来进一步后退,可能会觉得病死几十万人几百万人也都无所谓了。

.

我对6世纪和14世纪两次大鼠疫没什么具象概念,也很难想象那样的生活,所以只能拿比较近的西班牙大流感(其实是美军传播的)来类比——

大流感全球死了上亿人之后,一战直接死到停战(各国都没有青壮战斗力了),同时埋下了二战的种子,二十多年(一代人)之后再来一轮绞肉机。

未来未必有热战形式的三战,但不管是中华成功复兴(耶)还是美帝继续称霸(呸呸呸),世界剧变都已经无法避免了,对普通人的影响一定是翻天覆地的。A185 重新理解「战时」,才能理解「新冠=三战」

在一个可能会有战乱和经济崩溃的未来里,那些原本不碍事的小病,很可能会演化成大病,甚至要了小命——

  • 类比成物价就好理解了,物价暴涨其实是「物资稀缺」的体现;
  • 同样,当「医疗稀缺」时,病价也会暴涨(即看病的代价会变成原本的几倍大)。那普通人还能不能看得起原本的小病呢,就打个问号了。

我这几年都没去体检,怕阳。好在我年轻,不需要定期去医院干什么。但再过十年呢,二十年呢,或者说白了,现在比我大十岁二十岁的人呢,他们就医受了多大的影响?

社会稳定当然是好事,但客观事实未必总如人愿。

因此,这个预估出来的「少活n年」,是基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生活体验来估计的,我们没人经历过世界大战和全球剧变。等这个n映射进现实中,会被放大很多倍,很多很多倍。

.

最直观的例子,比如我今年的预期寿命可能是 80 岁,但到了十年后,如果全球真的乱了,那么我的预期寿命或许就成了 75 岁。

乍一看,少活n年,n=5.

可实际上,之前我的预期是活到 75 岁开始失能,然后苟五年就死;全球一乱,各种资源都跟不上了,说不定我活到 65 岁就失能了,我还能像「预期」一样苟到 75 岁再死吗?

  • 假如苟不到,那我的寿命缩减是超过 5 岁的;
  • 如果能苟到,那我晚年的失能岁月是翻了好几倍的,这样的寿命是收益还是损失,怕是很难讲了吧……

疾病负担 = 直接死掉所损失的年份x + 虽然活着但生不如死的年份y

(详细解释见:A217 疫情能不能快点结束?要多快才算快

给时光以生命,而非给生命以时光。

说白了,生活的质量>生存的时长

时长要靠健康来保证,质量更要靠健康来保证,尤其是在预计未来可能会乱的前提下。

不是要丧,而是说要先做好最差的打算,再去期待最好的结果。

.

就好像理财这种事,不要总想着赚钱,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下行的时候。

在这种所有人都嗷嗷亏钱的环境里,你不亏钱,你就已经赚了。

哪怕你也亏钱了,但只要你亏的次数少,那也是赚啊。

比如说:别人二亏甚至三亏了,咱运气不好也一亏了,同样是亏,但毕竟少亏了一两次啊。

将来别人八亏九亏的时候,咱怎么着也能保持在三亏以内,就足够了。

久而久之,别人不停地复亏,活活亏死了,咱还活着,熬过冬天,全是蓝海。

所以说,守住本钱,是关键中的关键。

最根本的本钱是什么?是身体。身体是一切的本钱。

所以懂了吧?戴好口罩勤洗手,就是当下最靠谱的理财。

如果人没了,健康没了,钱再多也就是个数字,最多爆成金币,和你有啥关系。

.

我没别的意思,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咱也不懂,毕竟人人基因皆不同,而且「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咱就是说「第二次症状比第一次轻多了」这事,其实得不出什么确定结论的。

比如说,

  • 我拿锤子砸断自己右腿,好疼啊。
  • 半年之后,我右腿看起来愈合了。
  • 然后,我再一次拿锤子砸断自己右腿,咦,这次感觉不到疼了。

你觉得这是好事?

你觉得是就是吧……

病毒不是锤子,但有的人类是锤子。

而病毒和锤子至少有一个共同点:最终都会损毁神经系统

很多人不爱听这些,但物质世界不在乎任何人的主观意志。

不管纳垢信徒有多狂热,我对健康的执念,都要比它们更狂热。

能少砸一次腿,我就少砸一次。

毕竟是我自己的腿。

还是要祝健康!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