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秦书宝
全文约 3000 字,阅读约需 6 分钟。
.
半夜瞎聊几句。
在很多社会新闻的评论里,都出现这样的趋势。
所以我这个偏见可能是变得越来越牢固了,就是:
从小家境好、成长经历又顺利的 KOL 们,因为缺乏对底层残酷真相的认知,又喜欢高高在上地施舍同情,最后基本都会倒向白左的深渊。
以至于我现在看到那种又有文化、生活又精致的博主,心里就慌。
- 什么是有文化,这个不难理解,毕竟是个事实判断。
- 这里用精致这个词,很难说是褒义还是贬义,甚至很难界定清楚含义,更多的是一种我自己的感觉。
比如就看这个人发的照片,里面充斥着的细节线索,能定性八九不离十。但你要让我指出具体是哪个细节哪条线索指向了定性结果,我又指不出来。
- 精致不是说讲究,讲究其实往往和穷以及暴发户联系在一起。
- 精致也不是说仪式化,实际上仪式化很多时候是跟自己过不去,本质上是蠢。
- 当然,有的人讲究或者注重仪式,并不是因为穷或者蠢,而是有自己人生经历的特定原因,或者干脆是一种社交面具,只是说大概率的情况。
- 我上面想说的这个精致,是一种,就怎么说呢,是让你察觉不到讲究的讲究,是当事人自己并不感到仪式化的仪式化。
我们说一个人特别俗,往往会说这个人浑身透着一股俗味,俗不可耐。
一个人太精致了,也会隐隐透出精致的气场,强度不强,但存在感非常强。
很多装精致的,仍然是屌丝。尤其是试图拿精致来立人设带流量耍节奏的,这个东西装不来的,盖茨比不也露馅么。精致的人不需要展现精致,精致就在那儿,拥有的人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但你作为旁观者不可能看不见。
它是人生经历雕刻在个人意识里的,给我的感觉就是「非我同类」,我试着汇总出来的大概是这么个感觉。
我是底层上来的,当然了「上来」不是说现在不是底层了,只是说不在最底层了,稍微宽裕一点了,有空看看上下左右的人都在干什么了。
.
精致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底层的。
在他们眼里底层要么是弱的,要么是恶的,要么是坚韧的,要么又是质朴的,总之是脸谱化的。但他们觉得他们是关心底层的,用一种非常,怎么讲,非常正道的光的那种感觉关心着底层,你要是被他们关心你会非常难受的。但当他们关心的不是你的时候,你在旁边看着感觉好像还关心得挺是那么回事的。
我说一个真实的经历,很多很多年以前,不记得具体日子了,看某笑星的一段相声。这个笑星我从小就特别喜欢,但从那段相声开始,突然就不喜欢了。
他当时在相声里说「外地人也为北京的建设做出了贡献」,例子大约是说「没有外地人,谁给你送报纸」之类的,现场掌声雷动,想必鼓掌的都是真正的北京人。坐电视机旁边的一个长辈,也鼓掌,觉得说得好。我当时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
那会儿我还小,还没有在北京定居。但我当时就有一个很强烈的不适感——外地人就是给你们北京人送报纸的?这种不适感被现场北京人的掌声和身边外地长辈的叫好声进一步放大了——为什么这两种人都觉得这段话说得不仅没问题,还很漂亮?
我不是说一个笑星能有多精致,也不是说北京人多精致,更不是说北京人不精致,这里对那个笑星和北京人都毫无恶意,我只是在反思我为什么会觉得有点不舒服。对理解能力差的人来说,这段话离题万里。但如果你也是一个靠自己走到大城市的小地方人,很年轻的时候就赚到了一线城市平均工资几倍几十倍的收入,那你肯定知道我在说什么——这是一种很模糊的阶层感,你知道自己并不属于他们给你划定的那个阶层。
听相声的北京人觉得,「没有外地人,谁给你送报纸」,说得很对。因为外地人在北京送报纸,很常见,没恶意,纯粹是事实描述。听相声的外地人长辈觉得,说得很对。因为他这辈子也不会到北京去工作生活,哪怕是送报纸。但他听到了一个一线笑星「替外地人说话」,很开心。
但我不是这两种人,我是一个从小就非常狂的人。多狂呢,就我觉得刘邦说的那句话,「大丈夫当如是」,并不能显出刘邦狂,只能说是年轻人的正常想法而已。也和我的成长经历有关,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是普通人,很普通,乏善可陈。所以当我听到「没有外地人,谁给你送报纸」的时候,就被自我意识给挤兑醒了——我是外地人,我会去北京生活,但我不会给你送报纸的。
这个笑星绝对没有恶意,没必要啊,喜剧节目,大家都是来开心的。鼓掌的观众也没有恶意,纯粹就是朴素地叫好。坐我旁边的长辈更没有恶意,谁会这样自轻自贱呢。但我仍然觉得哪里不太对,这种「不太对」的反思是直接指向自己的。当时我只是模糊地意识到了原因,但后来好多年以后,我才听说这个笑星的祖辈是历史书里考点人物,顿时就明白了——就是这个原因。
这里说的不是精致了,是没法公开说的另外的一个主题。但背后的逻辑是非常相似的。「非我同类」,大概如此。不可能互相理解。当他用他觉得正道的光关照你时,你就会非常难受。
.
其实吧,「从小家境好、成长经历又顺利的 KOL 们」这个说法中没必要出现 KOL 这个标签,「从小家境好、成长经历又顺利的人们」都会倒向白左深渊。强调 KOL,只不过 KOL 格外扎眼罢了,而且还能带动一批自己并不精致但渴望精致的拥趸。
我不了解美国互联网的风气,毕竟没在美国生活过,平时也不怎么上国外的 SNS。但我瞎猜,不一定对,哪怕中国互联网上以后也搞得像美国目前这样乌烟瘴气,处处是垃圾的政治正确,那中国也会有自己的特色——KOL 的属性会不太一样。
简单粗暴地来说,我个人猜测:
- 如果甲是一个真正的底层,血淋淋地呼吁大家关注底层,
- 而乙是天生精致的阶层,悲天悯人地关爱着底层,那么乙的影响力会是甲的几十倍以上。
可能有点类似于同样是一个黑皮肤的站出来高喊 BLM,但侃爷这样的上层奥利奥黑人,肯定比那个在街边痛哭着说「你才18岁你应该做出改变不然就会变成我这样一事无成」的黑穷人,更受底层黑人欢迎。
比如现在的微博上,尤其是 LGBT 这个与性高度相关所以显然更在乎皮相的圈子里,有影响力的 id 普遍是哪种人?是因为自己的取向而受到切实伤害所以更有动机呼吁改变的惨案当事人,还是(真正的或者假装的)生活里方方面面都透着精致的人?就,说难听点,一个老丑穷 gay 站出来呼吁 LGBT 平权,你就说有没有人关注吧。可难道不应该是这种各方面资源都更匮乏的人,其诉求才更需要被众人听到么?
真正需要被关注的人,在其实不需要被关注的人的不当引导下,被不恰当地关注着,于是反倒失去了自己为自己发声的机会。这次的「歧视」外卖员事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到底谁在歧视外卖员?》
当然,跳出微博,这个结论还能成立吗?比如某手,上面可能一个真正精致的人也没有,又怎么算?还是要回到受众的场景里去理解。说微博,那就看微博用户关注什么人,比如说大 V。那说某手,某手用户关注什么人呢?除了看某手顶流,可能也爱看新闻和央视吧。某手顶流基本上都是底层出身,可是央视栏目里某些名嘴们,就精致多了吧。敌在本能寺,白左大本营。我觉得这个结论并没有变化。
以前经常有人骂中国人,说「骨子里都是农民」。现在我倒觉得,骨子里是农民,可能是件好事。农民生出来就摔在泥地里,但只要受了教育就可以多思考,然后就有机会由下而上全通了。而如果生下来就飘着,向下的关照里总带着俯视,总觉得不是那个味儿。
说了好多废话,突然想起来,其实就是这张图的那个感觉。
.
外地人为北京送报纸的相声,在说这句话的过程后,说者是满足了自己的自恋,自然会导致不符合他们“自恋”人群的人的不舒服。突然觉得这笑话反而有明显的歧视性了,好像在说,没想到你个残废也是有别的用处的嘛
|又学到了:少数/弱势群体,可能会因被不恰当的代表而丧失真正的发声权
|敌在本能寺,白左大本营这句话不太理解呀
|另外,被居高而下同情的滋味确实难受!因为她根本不了解你的环境/处境
|总觉得一个人是否会说“大丈夫当如是”是天生的,会这样说的人往往在什么都不是的小屁孩时代就表达了
信长是光秀的主公,但光秀想造反自己当老大。光秀起兵的时候,士兵问他敌人在哪儿,因为还不知道他要造反。他没直接说敌人就是主公,而是说敌人住在本能寺里,本能寺就是信长所在,等于委婉地表达了造反的意思。很多体制内的人,实际上是扛着红旗反红旗,实际上就是光秀。
啊啊啊懂了
好像是第一次听铀在文章里用日本史
supe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