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5 孙卓为什么不回亲生父母身边

by @秦书宝

全文约 3000 字,阅读约需 6 分钟。

.

孙海洋的儿子孙卓,是一个挺真实的例子,关于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的原始实验是比较简单易懂的:

我找你来做实验,说好了做完了给你钱。

实验内容极其无聊,就是把一团线,绕在木板上的一根钉子上,绕半小时。

绕完就完了,啥结论也没有,给你钱让你走。

你一出门,门口有后续来做实验的,热情地问你——实验有意思不?

结果发现:

  • 假如我给了 100 块钱报酬,你就会实话实说——太无聊了,垃圾实验。
  • 但假如我只给你 1 块钱,你就会眉飞色舞——可有意思了这实验,磨炼意志。

这就离谱了,你是不是故意骗人?居然为了 1 块钱就骗人?

进一步调查发现不是,你是真心觉得有意思……为什么?因为你认知失调了。

  • 如果给了你 100 块,你当然会想,这么无聊的实验给 100 块是合理的,是补偿我的精神损失。
  • 但如果只给了你 1 块,你就会想:假如这实验真的无聊得像排泄物一样,我为什么要为了区区 1 块钱忙活半天?

难道我是傻子吗?肯定不是,肯定是因为这个实验有深意,有很深的意思,简称有意思,所以我才愿意为了象征性的 1 块钱而认真参与。

嗯,没错,就是这样!然后你就认知不失调了,大概这么个实验。

说白了,就是当你面对利弊权衡的场景时,你肯定会最大化自己的内心平静,以消除认知中失调的部分——哪怕为此而做出了实际上看起来有违常理的行为。

.

孙卓面临的场景是什么样的呢?

三角矛盾——自己、人贩子、亲生父母。

  • 哪个因素最重要?肯定是自己。而自己是被人贩子养大的,狗养这么多年都有感情了,何况是人。所以自己这一角,倾向于回到之前的「正常」生活里,回避目前的痛苦和纠结。
  • 在孙卓心里,人贩子这一角呢,感情一直是正向的,现在有可能要被迫负向。这就造成了巨大的痛苦——甚至不是痛恨贩卖人口这件事,而只是单纯地在生活剧变这个层面就足够痛苦了,足够让当事人产生逃避否认的心理防御机制了。
  • 在孙卓心里,亲生父母这一角呢?基本上没有感情,甚至连符号都不存在,因为他在之前未必真的相信自己不是亲生的,至少是不确信吧。所以这一角对目前的孙卓而言,是本能上最容易舍弃的一方。

现在看孙卓面对的情感博弈:

  • 舍掉自己,那是不可能的。正常人都不可能做到,何况是人贩子养大的?
  • 舍掉人贩子,那相当于舍掉了自己。在跨文化研究里早有结论,像中日韩这样的东亚集体主义社会,孩子会在自我观念里把父母尤其是母亲的概念紧紧在绑在自我之上——妈就是我,是一体的。舍掉孙卓情感上的「养父母」,相当于否认他自己过往的全部人生(毕竟 4 岁前谈不上有人生)。这也不可接受。
  • 舍掉亲生父母呢?太「合理」了。首先是没感情,其次能回避情感痛苦,最后甚至可以假装一切没发生,「在我这就是个笑话」。这样,孙卓就能在面临剧变时,继续停留在五步走的第一步——否认。

假如孙卓是一个人格正常的人,那么他迟早会需要走完剩下四步:

  1. 否认,「这事在我这就是个笑话」,不是吗?
  2. 愤怒,为什么这事发生在我身上,亲生父母有没有错?
  3. 讨价还价,养父母其实也挺好的,能不能维持现状?
  4. 抑郁,……
  5. 接受,好吧,我要做出自己的决定。

.

但问题是,孙卓是不是一个人格正常的人呢?

这是无法「悬丝诊脉」的,空口下定论也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但出于照顾当事人情绪和私生活的考虑,我想请你试着做一个换位思考:

  • 假如你在 4 岁不懂事的时候就被抱走了,实际上你对这一切完全没概念。
  • 然后你在一个人贩子家族的养育下长大,并且身体健康、生活正常。
  • 这家人贩子并不是自成一村,而是整体生活在一个对贩卖人口习以为常的地区,周边甚至有很多人都是买来的,并且就这么生活下去了。

那你觉得你的人格和三观,还会像你现在认为的正常人那样,对人贩子恨得要死、统统死刑吗?

所以,我觉得不要去揣测孙卓的人格是否正常,你只要明白他在贩卖人口这件事上的三观不可能和正常人一样,就可以了。

因此,结论并不是说孙卓果然人格不正常,而是说外人无法从孙卓所做的决定中去推断他的人格是否健全——毕竟绝大多数人是无法理解他的真实感受的,也不用去面对这样复杂而理应感到痛苦的生活场景。

法不溯及既往,将孙卓的「养父母」等人判刑已经是不太可能的了,法律能做的只是按本案案发当时的法律规定来操作。

我能想到的这件事的发展方向里,几乎没有好的方向,一个比一个悲剧——因为这件事本身就是一场巨大的悲剧。虽然找到孩子总比找不到强,但很难讲悲剧的成分是因此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其中最最悲剧的那个方向,大致是这样的:公众无法理解孙卓的选择,甚至认为孙卓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了人贩子家族的帮凶,并且偏激地觉得孙卓对毫无印象的亲生父母没有感情是其泯灭人性的表现,进而对这个完全就是无辜受害者的可怜孩子进行口诛笔伐,最终导致孙卓情绪失常甚至患上精神疾病,最终在社会上失去生存能力后自杀。

——没有人会希望看到这样的结局发生吧?尤其是孙卓的亲生父母,是绝对不会愿意出现这样的事的。

.

所以我们反倒能理解孙卓亲生父母的做法。

他们很可能会「尊重」孩子的决定,毕竟这么多年都等了,还可以再给孩子一些思考的时间,等孩子年龄再大一些了甚至以后他自己也有孩子了,总会理解亲生父母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苦的。哪怕十几二十年后,到时再真正再次相认,孙卓的亲生父母肯定也仍然是痛苦但却愿意的——至少比完全失去了强。

而且孙卓的亲生父母很可能也不会再去追究人贩子家族的法律责任,因为那样只会把亲生儿子在情感上推得更远,并且可能导致亲生儿子背上「罪犯家属」的标签影响其前途。当然,拐卖妇女儿童是刑事犯罪,起诉是检察院的事,但定罪量刑也仍然要充分考虑受害者及家属的意见。

就像所罗门王的那个传说故事里讲的:两个妇人都声称孩子是自己的,所罗门王决定把孩子砍成两半,一人一半——恰恰是亲生父母,宁可把孩子完整地让给贼人,也不愿他受到一丁点伤害。

孙卓,如果他能一直健康地活着,到自己娶妻生子的那一天,他将会迎来人生最痛彻心扉的顿悟——他将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到底为了他,在漫长而残酷的这一生中,血淋淋地牺牲掉了什么。他将会为他现在所发出的每一声不屑感到万分后悔,然而错已铸成。如果万幸亲生父母那会儿还健在,他仍然有机会去弥补。

  • 所以反过来,假如孙卓已经在人贩子的抚养下变得人格不正常了,那么心理援助的及时介入是很必要的。
  • 而假如孙卓很幸运地身体精神双双健康,那么智商正常的他说不定会在哪天突然想到上面描述的这种可能性,于是继发地产生人际交往尤其是亲密关系方面的心理障碍,甚至会有相应的躯体化神经症出现——针对这一方面的心理援助,最好也能在现在这个时间就尽早介入,防患于未然。

.

最后还是想强调一次:

路人一定要明白——整个事件里最大的不幸就在于孙卓。

亲生父母痛苦了十四年,但其实也「消化」了十四年。孙卓没这个机会,他面对的打击是突如其来的。

人贩子家族不管这十四年过得如何,他们心底都知道自己是有罪的,无可辩驳。孙卓却完全不同,他是完全无辜的受害者,甚至可能在被拐卖之后又产生了类似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式的心理困境。

所以在多嘴评价孙卓的时候,一定要先把「他是受害者」放在心上,不要高谈阔论说受害者泯灭人性,其实是自己作为看客毫无同情心。

.

3 Replies to “945 孙卓为什么不回亲生父母身边

  1. 晚了一年看到这篇,后来是人贩子一家的道德绑架把孙卓推远了,让孙卓提前清醒了。想到错换人生的许敏要追究,郭威反而倾向于杜。郭也娶妻生子了,也没想明白,都是可怜人。

  2. 现在孙卓已经回到深圳和亲生父母生活在一起了,这真是最最好的发展方向了。

  3. 之前看到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说,之前14年亲生父母的被迫童年空缺是任何再过14年的时光都无法弥补的。所以孙卓、孙卓的亲生父母,都是可怜的受害者。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