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 看到大家都在骂,我就安心了?

by @斯芬克斯

全文约 3000 字,阅读约需 8 分钟。

.

新闻的真相往往不是最重要的,比真相更重要的是,人们选择去相信什么,以及在此之后,我们自己能从中学到什么。

很多人在新闻事件里站队撕逼时,会本能地有一种「看到大家都在骂,我就安心了」的心态。可其实当我们再也听不到不同意见的时候,恰恰是我们离危险最近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你居然还能感到安心,只能说你的心好大啊。

.

一、安的什么心

人类天生就想要和别人保持一致,天生就想要和别人建立联结。

所谓「社会认同感」,是说我们通过明确自己的群体归属、给自己打上社会标签,来更好地定义和认识自己,以便回答「我是谁」「我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的终极问题。

  • 比如,有人认为:我们生在中国,就是中国人,就应该爱中国。爱国,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 比如,有人认为:我们生而自由,所以要抵制舆论控制。追求自由,也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 我们不评判爱国和追求自由的价值观定位,我们只说,人类会主动寻找自己的「同类」。因为寻找同类,也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人类本能可真他妈多啊,万一这些本能互相冲突怎么办?

  • 如果个人的自由和国家的利益相冲突了,是选择爱国还是爱自由?
  • 如果有人追求自由而放弃了爱国,从同类变成了「异类」,那他的自由我们还要不要支持?
  • 如果一个不爱国的「异类」突然支持我们的自由,那他会不会变成同类?

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这种纠结和矛盾的混合体,才是真实的人性和现实的社会。人类社会的稳定,从来就不是基于权威,更不是基于威权,而是基于「多样性」以及对多样性的「包容」。如果我们所有人对所有事的看法都完全一致,其实非常危险。万一,哪怕万万分之一,我们一起错了呢?没人会想看到「团灭」的一天吧。

.

二、安你妹的心

现实生活中,不太可能所有人对所有事意见都完全一致。所以与其说「要警惕人群不加选择地盲从」,倒不如说「要警惕自己,出于寻找同类的本能,而偏听偏信」。

1. 态度极化

Attitude Polarization 或者说 Group Polarization 群体极化,是指个体在面对正反双方的充分讨论时,自己的观点不仅不会趋于「辩证」,反而会更「极端」。在「政治辩论」中尤为常见。可能的原因包括:

  • a. 证实偏见 Confirmation Bias,个体倾向于去主动寻找那些能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
  • b. 选择性知觉 Selective Perception,个体会更重视与自己态度相一致的新信息,而忽略不一致的内容。
  • c. 知觉流畅性 Perceptual Fluency,个体在加工自己熟知的内容时更「流畅」更「省力」,于是对已知的观点更有好感。

很多问题都太复杂了,而人类的理性天然有缺陷。所以人们很难去完整地思考一个过于复杂的问题,而是会尽量维持现有观点不变。

  • 由于理性存在缺陷,人类只好简化世界
  • 于是我们已有的观点会影响自己的态度
  • 而态度又会影响我们对新信息的筛选
  • 而筛选又反过来强化了我们原本未必正确的观点

如果我们不频繁地自省,就会从态度到行为,都变得越来越「极端」。而有了更「极端」的态度,我们就会本能地去寻找那些更极端的「同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别人把我们分进了极端群体,而是我们在不自知的情况下,一步一步走进去的。千万不要为此感到安心。

2. 虚幻一致性

False Consensus Bias 又叫「虚假一致偏差」,是指我们为了维持自己已有的观点,避免「认知失调」,会倾向于相信「我自己的喜好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

A: 我身边所有人都爱国!不爱国是人渣!

B: 最看不惯嘴炮爱国,你们就是爱国贼!

A: 赵薇做那么多恶,证据确凿,为什么只有你看不到?

B: 一目了然阴谋论,幼稚之极,会信的恐怕只有你吧?

我们放大「自己人」的声音,忽略甚至扭曲「反对派」的意见。这一过程不是在筛选「客观事实」,而是在筛选「主观态度」。这仍然是人类本能。我们通过「和多数人站在同一边」,从而获得一种虚幻的安全感,感到「安心」。不是那些极端群体在试图招募我们,而是我们主动找到了这些极端群体并加入了其中。千万不要为此感到安心。

3. 负性优先

Emotional Negativity Bias 是指相比于正面情绪或信息,人们对负面的东西往往反应更大。比如在网上,100 个人支持我们可能都安抚不了 1 个人骂我们带来的愤恨。这一机制至少在两个层面是合理而有效的:


写得不错
【阅读全文】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