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 为什么全社会都在宣扬要读书,不上学不行吗

by @斯芬克斯

全文约 2000 字,阅读约需 4 分钟。

.

今天在评论区看到这么一句话:

「一刚考完的弟弟今天跟我抱怨理解不了为什么整个社会都要宣扬要读书要上学,不读书不行吗」

很感慨,自己也曾上过学,承受过高考的巨大压力,也有过这样的困惑和厌烦情绪,现在想通了,有些话想说。权当与当初的自己共勉吧。

.

现代中国人,一定要理解马所强调的辩证唯物主义。

因为人生的一切问题最后都会回到最基本的问题——个人的生存问题。

注意,不是民族、国家、文明的生存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只动物,最基本的生存问题。

国家有没有义务保障民众的生存权?中华文明在保障个人生存方面是优根性还是劣 g 性?这些问题都是假的,都是虚的,都是表面的。

真正的问题只有一个——假如现在一切人类文明都要消失了,你作为一个个人,要如何生存下去?

谁来保障你的生存权?没有人。没有人有这个义务,因为全人类文明都要消亡了,自己管好自己吧。

这样,一切问题的答案就都回到了辩证唯物主义上来——只有自己才可以拯救自己,也只有自己才对自我拯救负有不可推卸的义务。

靠什么拯救?靠着人类认识世界,然后改造世界,向着自然界去要自己的生存资料——这是在干什么?在劳动。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所以劳动的必要性已经被掩埋在一层又一层的各种抽象概念虚拟话术下面了。但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真相是,如果没有任何一个人在劳动的话,全人类很可能会在一个月内全部死亡。

所以一切问题的答案的根源,就是劳动,就是越来越高效地劳动。

.

如何提升劳动效率?认识世界,并且不断提升自己认识世界的效率。改造世界,并且不断提升自己改造世界的效率。

回到现实回到微观生活,就是小时候多读书,长大了努力工作,创造社会价值,从而变现出个人生存资料,过上稳定甚至升级的幸福生活。

所以孩子为什么要上学,中学生为什么要高考,上了大学为什么还要努力,毕业了为什么要工作,上了班为什么还要奋斗,甚至中产了为什么还要向上,假如有了下一代为什么要鸡,娃又为什么要上学……

无穷无尽,愚公移山,永远指向全人类的最终价值——通过全人类的劳动,既包括认识世界的脑力劳动,又包括改造世界的体力劳动,向自然界奋斗,从无序中创造出低熵,排出封闭系统内的混乱,通过自我的存在来为存在的自我赋予价值,解放生产力,最终解放全人类自己。

  • 存在内卷吗?宏观上是不存在的,永远不存在,共主义一天没实现,世界上就一天没有所谓的内卷。因为敌人永远不休息。
  • 躺平不行吗?宏观上不行的,永远不行,人类一天没得到全面解放,人类就连躺平一天的资格都没有。因为熵神永远不停歇。

毛为什么到解放后越发焦急了越发想要证明制度的优越性了?毛为什么从始至终都知道要实事求是却在晚年回顾自己一生时有些懊悔某些事做得有些发热了?毛为什么临终前孑然一人病痛缠身时却还在为「你的国家还没有足够的钢」而嚎啕痛哭?

因为毛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马主义者,完完全全的辩证唯物主义者,实实在在地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民族主义者。

.

毛不仅知道,自己多奋斗一分,中华民族的后人们就能多轻松一分;

毛更知道,实事求是地讲,虽然是人民创造了历史,但历史仍然是在螺旋中运动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走之后中国人民会走多少弯路他是不愿意去想的,所以他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多走一步是一步,为我们后来者必然要有所倒退的客观趋势打一点提前量。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所以中国在民生刚恢复的时候,就大力搞重工业,就搞了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争取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和平,就在朝半岛上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推迟帝国主义敢于侵华的时间,就想要摆脱前苏以老子甚至爷爷自居的控制和侵蚀搞他妈的什么他妈的联合舰队?

就怕来不及,就怕被复 b,就怕不理解,就怕太狂热,进亦忧,退亦忧,永恒的钟摆,不断地拟合。

一个水池,只开进水管 x 小时满,只开出水管 y 小时空。毛也是人不是神,他对抗不了出水管的客观存在,他只能希望自己的努力带来进水管的奋进,给池子里多留点水。水,是生命之源。

.

其实没有什么主义的,我们想要的只是生存。前进,不计代价地前进。为了生存,谁对,我们就学谁。谁最对,实事求是最对,因为世界是唯物的,马主义是客观真理。

没人值得你们跪,只有客观真理最伟大。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后来人有什么资格想要躺平?支棱!都支棱起来!

「不必时时怀念我,也不要指望我回来,我离开以后,你们就是我。」

这话不是毛说的,但大家愿意相信这话是毛说的,因为人民的心是向着毛的。

真理永恒,人民万岁。

.

3 Replies to “823 为什么全社会都在宣扬要读书,不上学不行吗

  1. 想到诋毁文革的一个常用案例就是“大学不是考进去的,要审资格才能进”,这话对当代年轻人很有迷惑性,因为我们接受统一的义务教育,大家起跑线相对公平,这才会对额外的“审查”感到反感。但很少有人想到当年,如果真的纯粹靠考试成绩进行录取,那么实际上比拼的是考生的家族人脉、教育资源。这对广大工农群众来讲是极大的不公,会导致学阀形成的更快更紧密。所以有些东西,真是见识短浅时一个看法,多些阅历后有新的看法。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