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秦书宝
全文约 2000 字,阅读约需 3 分钟。
.
今天是 8 月报名,紧急更新一条问答哈,来自逻辑私开课。是一个小伙伴问我:
「是不是付费的课程一般更有价值,因为收费是一个门槛」,意思是说敢收钱开课的人确实就更有水平。
很可能不是的,我正着反着说明一下。
最近不太想打字,答疑也都是语音比较多,所以我简单说哈,可能会有跳跃不连贯,见谅。
.
正着说:
知识付费一开始,付费门槛有质量筛选作用。因为刚开始卖课时消费者并不认可这个模式,能卖得动的肯定得是已经普遍受认可的人,所以质量基本有保证。
后来这个模式铺开了,阿猫阿狗也进来割了,消费者习惯了掏钱了也不那么认真判断了,垃圾课就多了。「得到」就特别明显,最开始那 10 门吧,门门经典。现在呢?有的课别说收我 199 块,就是给我 199 块我也嫌浪费时间。
这有点像「古德哈特定律」,有效预测指标成为 KPI 后就会马上失效,付费门槛成为赚钱目标后不再具备筛选质量的功能。
.
反着说:
学习或自修吧,目的是完善提升自己,靠的是接受信息。所以只考虑外部因素的话,重要的是信息源的质量,而不是课程的价格,对吧。找到高质量信息源是最重要的,怎么找?
如果你特别有钱,并因此而拥有了比钱更有价值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了可实体化的人脉,那你学习新东西最快的方法就是——直接找这一领域最牛的那个人学,无视所有其他人的建议。简单来说,想学会如何创业?找段永平聊聊,比你干啥都学得快。
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做到上面这条,它只是个理想值。退一步,你挺有钱,不在乎市面上大部分课的价格(从 1 块到 8888 块不等)。但你这么有钱,肯定更看重时间的价值,所以效率第一。那先通过可复制的载体去学领域里的 AB,最后找不可复制的载体(比如无限趋近于段永平的人)学 C,即可。
.
插:什么是 ABC?
我自己瞎分,有价值的信息只有三类:
- A. 死知识。比如司法考试辅助书、英语四六级单词、西方经济学教材等等,一个领域里最基础的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该领域的大师经典之作,涉及概念组成的经典理论。
- B. 活规律。知道供需矛盾了,为什么不能理解提高最低工资会增加穷人失业率?明白斯特鲁普范式了,听说 CIA 拿这个鉴别苏联间谍还是大吃一惊?元规律大道相通,但具体在你要了解的这个场景下如何运用,有没有经典案例或者套路?
- C. 边界外。这些信息无外乎仍然是认识论(A)和方法论(B)的对象,但在领域共同体(以及人类共同体)的认知边界之外,还没来得及沉淀成标准化的可复制的知识。比如十年前互联网产品经理的「道法术」,王者荣耀新版本新英雄的新打法套路(比如曾经的兰陵王辅助),中医粉心目中永不入世的「真正的中医」,A 股操盘股神等等。当然,也可能是另一种边界外,比如涉及你的隐私,或者你的具体情况细节繁多需要深入沟通不可一概而论。总之,就是公共领域无法得到这些信息。
AB 有共识,经历了时间检验,直接学经典,即可。比如读书吧,3-5 本足够看个大概全貌了。C 没共识,外行甚至内行都很难辨别真假,神棍多,水很深,甚至要靠自己开悟。如果我们只为了解,那么不涉及 C;如果我们自己从业,那么能做到 C 就算通了。
所以再退一步,哪怕你不是很有钱,你也完全可以在低价的正版图书上学到 AB,而不一定要迷信付费课程。那为什么很多人不这么做?不是因为钱多,而是因为精力可能更贵——阅读理解是很稀缺的能力,持续地保持清醒并深入思考也不容易,再要监督执行更是困难——我们有时不得不借助外力(外人)去推动自己,这时付费课程可以是工具之一。
.
小结下来,付费课程大致有三个场景是值得你考虑的:
1. 比起浪费课程费,你更担心自己通过阅读(或其他自学方式)无法习得 AB 中的必要技能,那么你可以把付费课程当成是 AB 信息的一定程度上的「智能化」,就类似「哪里不会点哪里」一样,帮助自己更高效地学习。也就是说,不一定你是有钱还是没钱,但反正你认为这次付费节约下来的精力,比这笔钱更有价值。
2. 你要学的是 C,而这个课程能让你接近那些在你看来能生产 C 的人。复述一下,C 大致有两种,一是尚未沉淀为理论的一线经验,二是涉及你个性化需求的特定答案。
3. 你要学的既不是 AB 也不是 C,而是「如何假装自己能生产 C」的这种技巧,于是你找了一个骗子开的课,从受害者的视角学习骗术。
如果这三个都不满足,那么付费课程不论便宜还是贵,都不应该购买。大概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