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 血咒粉碎者:孙自敏

by @秦书宝

全文约 1000 字,阅读约需 2 分钟。

备份一条长微博。

.

今天看纪录片《中国医生》S01E04,里面一个人物很唏嘘,试着整理成文。

画面中,一位名叫 孙自敏 的中年女性,站在大学同窗的墓前,深深鞠了一躬。24 年了,当年的闺蜜好友离开人世这么久了,她才终于鼓起勇气,来看望故交。

时间回到 1982 年,孙自敏 教授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安徽省立医院(即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事血液病研究和治疗工作。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血液病犹如洪水猛兽,极少有治好的先例。

到 1988 年,世界上第一例脐带血移植在法国完成,这让包括 孙自敏 在内的中国医生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可是到 1990 年时,孙自敏 对国内的白血病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整整 15 年,中国所有医院里连一例治好的都没有。「病人全死了,这么多医生工作了 15 年,等于白干了」。孙自敏 当时暗暗立志,一定要攻克白血病,否则没脸继续从医。

事情到 1993 年,却变得更糟。孙自敏 的同窗好友,当时在学校里被认为「长得像林黛玉」的 燕翎 来找她。在那之前,燕翎 已经辗转北京、上海等各地大医院,均无法治疗自己的血液病。现在,她带着最后的希望,前来投奔老同学,尽管 孙自敏 当时才从事血液病研究仅 5 年。很遗憾,孙自敏 没能救下 燕翎,她觉得自己辜负了同学的信任,从来没有勇气去扫墓悼念。

1995 年,孙自敏 教授开始主持安徽省立医院血液科的工作。她北上南下,跑遍全国,了解中国脐带血移植开展的情况和经验。

1996 年,孙自敏 教授团队开始承担安徽省「九五」科技攻关课题《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1999 年,孙自敏 教授所在的安徽省立医院成立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团队,开展脐带血临床移植和科研攻关。

2000 年 3 月底,孙自敏 教授主导的第一例脐血移植成功。这位幸运的患者叫袁为荣,她将在十八年后成为一名光荣的医护人员,把医学的精神传承下去。

自 2000 年开始,孙自敏 教授带领她的团队进行非血缘脐带血移植,攻克了脐带血移植中植入率低的难题,建立了非血缘脐带血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技术体系。血液科副主任医师 汤宝林 说:「孙院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制定了我们脐血移植的预处理方案,甚至早于欧美国家,我们就采用了这个不含 ATG 的预处理方案,将脐血移植的植入率提高到 95% 以上,目前已经达到了 97% 以上。」孙自敏 所在的科室,目前已完成儿童及成人脐带血移植 900 多例,是世界上最大的脐带血移植中心。

2019 年,纪录片《中国医生》播出。在纪录片中,孙自敏 教授时隔 24 年,首次鼓起勇气来到昔日好友 燕翎 墓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如果你晚走十年,或许你就能不用走。」

三十年时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少女,如今已是中年,青丝未白,傲骨不改。纪录片中的 孙自敏 教授,专业严谨显得不苟言笑,回忆往事时眼里闪过一丝柔软。最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可已经离去的人,却无法回还。

人类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医学上仍然充满了无法攻克的难关。我们抬头望向夜空,似乎色调仍然很暗。但要知道,一开始,头顶只有黑暗。现在,却有了点点星光。依我看,是光明占了上风。

.

One Reply to “328 血咒粉碎者:孙自敏

  1. 瞬间被这句话打动——“我们抬头望向夜空,似乎色调仍然很暗。但要知道,一开始,头顶只有黑暗。现在,却有了点点星光。依我看,是光明占了上风。” 想到今年年末刚刚出来的一个词“微光”,但愿星光能越来越多,最后汇聚成银河。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