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38 都说卧龙凤雏,凤雏真的很强吗

by @斯芬克斯

全文约 2000 字,阅读约需 5 分钟。

写于 2023.06.01

.

庞统被称为「凤雏」,到底厉害在哪儿呢?

在刘备入蜀、背信弃义篡夺刘璋地盘的这个过程中,庞统出的几乎全是馊主意。

或者说,凤雏的水平主要就体现在出其不意搞点军事诡计上,对于政治层面的考量似乎非常不够啊。

不当类比成互联网自媒体的话,被刘璋请进益州的刘备,就像一个混了半辈子好不容易混到腰部的网红,虽然不一定能成顶流,但自己标榜的人设一直是「宅心仁厚」,坊间口碑也基本上都是这样拱起来的(常年带着一大堆百姓且战且退)。

然后庞统一上来,主导的第一波推广活动「汉室内讧」,就全面瓦解了刘玄德的这个人设……

当然,得益州(巴蜀)对刘备的事业而言,确实是狠上了一个台阶,但是否值得为此就牺牲掉之前几十年的政治资本呢?

又或者说,哪怕这么做是值得的,那庞统的这波操作也就是个正常水平,实在没看出来「凤」在哪里了

.

当然,我们可以说,庞统命不好,死太早了,在刘备夺益州的过程中就死了,一身的本事没机会施展出来——而众人评其为「凤雏」,主要还考虑了他(未能发挥出来)的实际水平。

但我反倒不这么理解……我觉得,庞统能被评为「凤雏」,恰恰是因为他死得足够早,而且恰恰是因为他死在了夺益州的事件当中。

这里要澄清的一点是,「凤雏」之名是庞统本来就有的,是诸葛他们那个小团体(包括「水镜」司马徽)互吹的时候,自带的「出道」标签。

这里的「互吹」并无贬义,毕竟三国时代人均文盲,能出相入士的基本上都是世家豪族子弟。想要挤进那个血统垄断、近亲繁殖的权力小圈子里,不想点办法宣传自己是行不通的。到了三国之后的魏晋时代,选拔人才不仍然只看出身吗(九品中正制)。

但自吹的人多了,在自己死后仍然保持了生前名号的人就不多了——所以这里讨论的并不是庞统为什么敢在生前自称凤雏,而是他明明没来得及体现多少智谋就死了,怎么还能在死后被人们继续称为凤雏。

我觉得是刘备在推动这件事。

.

背叛刘璋,强夺益州,这事非常不光彩,政治层面上相当于自杀。可是刘备当时的军事情况,又逼得他不得不这样做,否则他就有凉的风险——

  • 曹操的势力越来越大了,把北边平了之后虽然南下在赤壁受挫,可转头就开始收拾西边的张鲁和马超了,平了西边那北方就是大一统,接下来压力就会再次给到南边。
  • 东边孙权也坐稳了,来回几波操作人家把南边大后方都摆平了,内部清洗(孙贲&孙辅那一支)也已经完成,接下来肯定是想要收回(在上游卡脖子的)荆州重地。
  • 刘备再不占一块能够割据的地理单元,就真有出局的风险。所以,不管是从现实层面分析,还是从心态角度考虑,把益州占下来,对刘备都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政治自杀是不可取的,除非政治层面的自杀是为了军事层面不自杀。当时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谁也无法假设,但历史的这一走向从文学角度来看确实不够精彩,没有突破「乱世枭雄,拳头大的说了算」这样的俗套。

所以,哪怕强夺益州这种背信弃义的事,看似是庞统主推的(背后是刘璋手下的二五仔——法正和张松策划的),但实际上真正决策的,不还是一把手刘备么,这污点玄德是甩不掉的。

反观真正的穿越式爽文:

  • 是谁在接连面对重大军事挫折的时候,还敢于给所有失去战斗欲的逃兵人手发三块银元呢?
  • 是谁在局势看似已经走向绝境的时候,还使出神之一手就地改编,用政治力量升维了军事力量呢?

所谓不世出,不是说百年一遇,而是说五千年一遇。他说「惜秦皇汉武」,那真是实事求是。能把军事家政治家的身份辩证贯通,证明了他哲学家的顶级地位。

.

说回三国,庞统不傻,刘备更精,哪怕当时诸葛亮不在身边跟着,就靠他俩也完全能把这事给合计明白——抢益州就是一笔脏手的好买卖,赚得特别多,但手会特别脏。

所以,庞统实际上就扮演了「白手套」的角色。不知道这是本来的谋划,还是事后的补救,反正庞统一死,整个局面就在政治层面得以打开了:

背信弃义的事,是庞统提出的,刘备的「主谋」责任被分担出去一块儿。但别人也不傻,要骂照样骂你刘玄德,刘璋的旧将中也有人(比如益州本地人李邈)后来也因这件事当面骂过刘备。

怎么办呢?刘备就把庞统捧成了凤雏(严谨点来说,是借了庞统生前的「凤雏」之名继续使劲往高里捧),而且是「为国献身」的那种级别,不容任何人侮辱庞统——这就非常妙了,就「我不是说你不能骂我哈,你骂我没关系,你不能侮辱我们家凤雏,而且死者为大,再骂就打」。

比如刘备手下的张存(从南阳跟着刘备入蜀),听说庞统死了,看刘备很难过,就不开眼地说:「统虽尽忠可惜,然违大雅之义。」意思就是庞统确实忠心,但战术操作确实有点骚气,不上台面。史书记载刘备大怒,反驳说:「统杀身成仁,更为非也?」然后免了张存的官,直到张存病逝,再未起用。

如果庞统是正面典型,那张存就是刘备树立的反面典型,目的就是要给手下人一点小小的「教育意义」。

.

设想,如果这时庞统还活着,刘备面对张存这样的质疑,有什么反驳角度吗?

要知道张存可是刘备这边的人啊,那刘璋的旧部(东州人)和四川本地士族(益州人)又会怎么想刘备的小人之举呢?所以,在这种事上,活着的庞统显然没有死掉的庞统「好用」

所以庞统死得真是恰到好处……

当然,也不能滑坡到阴谋论地认为庞统是被刘备给想办法干掉的,刘备在益州这事上做得不地道,但刘备整体上还是非常地道的(比三国同期的其他人不知道地道到哪里去了)……

  • 也就是说,庞统如果在篡夺益州后还活着,那刘备只能把他当个「白手套」来用,用完了别人也不会信的,脏了也白脏,刘备的名声最多从「坏」减轻为「蠢」,从「主动作恶」变成「被人忽悠」。
  • 但因为庞统死了,所以刘备就可以把他当成「牌坊」来用了——虽然别人也仍然不信刘备是干净的,可是庞统的牌坊有「禁言」功能,让想骂的人张不开嘴(或者一张嘴就犯了侮辱「死国者」的忌讳)。

同时,刘备这样捧庞统,其中也必定有真心在。庞统是真真切切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只为帮刘备找到一块可以割据的地盘。刘备痛心这样的忠臣早死,那也是非常正常的。

骗人的最高境界是自我催眠,刘备对庞统的真心惋惜,很好地扮演了「药引」,帮着刘备坚定了给庞统树「凤雏」牌坊的决心。就像是演员演哭戏,第一滴眼泪一定是真的想起了伤心事,但之后的泛滥决堤,则是术业有专攻了。

.

当然,我这种猜想,大概率是不符合当时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毕竟是隔了几千年瞎猜。与其说这就是刘备的腹黑真面目,倒不如说这是我自己构陷出来的戏说角度

但把这个桥段放在架空的历史小说里,把人物改个名字编成宫斗剧,似乎倒也不出戏。

算是另一种形式的「找粮官借头」+「千金买马骨」

为什么说「老不读三国」,我有点明白了。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