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8 出身论,论出身,真的不合理吗?

by @斯芬克斯

全文约 4000 字,阅读约需 7 分钟。

.

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出身论实际上是一种大智慧,关键看怎么用。

比如说求职应聘,为什么都要看学历?

学历 = 能力?

这个等式必然不成立,人人都懂,那为什么私营公司仍然要看学历?

私营公司目的是赚钱吧,不会和钱有仇吧,为什么不直接考核能力,而要看学历呢?

因为考核能力的成本高啊,一个人一个人了解,公司每天就光忙着招人了,还营业不?

可学历呢,虽然不准确,但至少 60% 以上准确吧?国家背书,信息成本低,为什么不用?

所以,招聘就是看学历的,这不仅是市场规律使然,更是人性使然。

而人性使然的东西,从根上看,其实是物质第一性使然——

因为客观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所以人的主观能动性再强,也无法低成本地考察每一个具体的人隐藏在身体里的真实能力,所以整个人类社会的职场都不得不依赖于学历及类似的参考指标。

  • 如果学历一样,都是本科呢?那就看谁是一本。
  • 如果都是一本,仍然供过于求呢?那就看谁是 211 985.
  • 如果都是 985,全是高材生呢?那还可以选 top10,甚至只限清北。
  • 择优录取,永远可以优中选优。没有最优,只有更优。

那问题来了,学历,是不是一种「出身」呢?

.

回到社会里,家庭背景、社会阶层,这种出身的筛选,难道不是一回事吗?

而且实际上,大部分人的智商都差不了多少,你有没有考上本科,也跟人家极少数天才跳级上清北没啥关系吧?

从社会整体来看,考生的高考分数,跟他所属的家庭及阶层,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还是无关呢?

实际上,人类社会一直是按出身来筛选人才的,它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为什么?因为人的本质,是其社会关系的总和。

什么是社会关系?首先就是你的出身,这是你决定不了,也改变不了的因素。

出生在什么地方,什么家庭,有什么样的长辈,大概率决定了你三十岁之前甚至这一生的社会关系。

  • 现在有高铁了,很多人可以相对自由地流动了;
  • 现在义务教育普及了,很多人靠高考走出了家乡;

如果没有这些因素,如果回到哪怕是民国,人不就是在自己的出生地方圆几十里生活一辈子吗,有什么机会选择与自己出身无关的社会关系呢?

.

但是,出身论,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变成了一种政治不正确,不能提。

为什么?因为那段历史,在动荡中,太多人把出身论给无限扩大化,搞成了消灭异己的工具。

出身论的合理性,在于择优,而不在于汰劣

  • 也就是说,当你从 100 个人里选择重点培养哪 10 个时,你可以按出身来,没问题,很高效。
  • 但是,你不能从 100 个人里,直接按出身来决定要打倒哪 10 个,这是扩大化,是错误的。

按出身来打倒,这就成了机械唯物主义,完全抹杀了人在后天的主观能动性。

  • 农民的儿子可以靠奋斗变成工人,变成知识分子;
  • 那地主的儿子,难道就不能靠思想改造,成为新时代的进步分子吗?

扩大化,走极端,肯定是不对的。教训太深刻了,绝不要再犯类似错误。

但错在于使用者对工具的误用,并非工具本身就天然错误。

如果一朝被蛇咬,洗完澡连脏水带孩子都倒出去了,那接下来按什么标准来筛选人才呢?

.

可以想一下:

  • 一个人出生在偏远山区,过贫困生活,没机会上学,赚不到钱,他想去理解文青小资的三观,容易吗?
  • 一个人出生在一线城市,过小资生活,不从事生产,不接地气,他想去体会底层人民的辛苦,不难吗?

道理是完全一样的。

你的出身基本上决定了你十八岁之前的身份认同,而这种认同若不出意外会一路延伸到三十岁,此后若是没有大的变革也不进行深刻反思,那么这辈子就过去了。

出身是自带惯性的,你出生时是什么阶层,除非时代剧变,或者个人重大转折,否则就一直是什么阶层。

但前一条贫富隔阂,有很多人带着优越感承认了,自诩为文化人,觉得乡巴佬不可能明白我们城里人的追求和享受。

可这些人却往往拒绝承认后一条贫富隔阂,仿佛描述客观事实就是在批评他们了,他们不爱听。

.

一个成天在忙着追星、打 call、煲剧、嗑 CP、买手办、抽盲盒的消费主义燃料,居然不愿意承认自己不事生产、脱离群众。

好像全中国占主体人群的,不是那月收入不足 1000 元的 6 亿基层百姓,而是他们在微博超话、豆瓣小组、小红书频道里的那区区几千几万个同好了。

所见即所得,我的身边就是整个世界——普通人也就是这样理解生活的,站得高看得远,站得矮看得浅,很正常啊。

那同样,按一个人的出身,来预判他的立场认同,不也是很正常很合理的吗。

只是,这种预判,不能抹杀主观能动性的存在,更不能作为淘汰和打倒别人的借口。

只要不搞扩大化,在合理范围内正当适用出身这一标准,利远远大于弊。

.

加入组织、晋升核心、成为头部,不论是什么机构里,涉及这些事的时候,都要考核你对这个机构的忠诚度,为什么?

考核的时候,是要靠什么来判断你的可信度?不就是看你的整个成长经历和上升路径吗,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看你的出身啊。

  • 一个金牌销售或许也懂编程,但他能不能轻易地成为技术总监?
  • 反过来,一个自己经营着网红店的码农,公司会随意让他去销售部门当老大吗?

企业如此,政党如此,实际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如此。

人类社会的一切矛盾,都来自利益分配。

而分歧的根本,就是利益到底要按什么标准来分配。

分配的时候,自然就要分清谁是自己人,谁是可以争取的,谁是对立的。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而观察出身,把出身作为重要的参考,就是非常合理的策略。

.

再次强调,它是一种择优策略,不是用来淘汰和打倒别人的工具。

有人说,你这说法矛盾啊,没机会择优,不就是被淘汰了吗?

还真不是,因为有社保,有兜底,有共同富裕。

  • 择优上去的,可以读本科读研读博读到圣斗士;
  • 没择上的,那也完全可以九年义务教育免费读到毕业,没被社会淘汰啊。

放在高考政策上去理解,自然就明白其合理性了。

而且我们都是普通人,并没有掌握什么实际上的公权力,也不太可能因为自己内心的想法,导致什么社会危机。

所以,不妨就在心里绷一根「出身论」的弦,用于警惕外界舆论的引导。

.

不要光听西方自由民主那套话术,说什么三权分立最牛逼,良心媒体是第四权。

媒体人是不是人?人要不要吃饭?那为什么媒体人就能逃离「有奶便是娘」的客观限制呢?不是说媒体人肯定没骨头,而是说不能放弃群众监督,永远不能。

新中国要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唯有靠民主监督。

不光要监督天生就有懒政倾向的官僚体系,也要监督天生就有媚资本质的媒体行业。

每当媒体,不管是官媒还是自媒体,捧出来一个什么什么人的时候,

第一时间,别去看媒体给你讲的那些故事,先去看这个人的出身。

  • 他是平民,还是精英?
  • 他是贫民,还是富豪?
  • 他是天然的自己人,还是统战的对象?

只要心里有这根弦,很难被媒体带着跑。

.

现在很多媒体也学聪明了,有时会把占尽了社会便宜的当事人,包装成普通人,甚至包装成弱势群体。

你绷着弦,也可能被骗,更别提不绷着弦。

一不留神,就被人忽悠得当枪使了。

买得没有卖得精,资本控制下的媒体,最擅长卖故事卖人设卖变现道具了。

这样的媒体人,不论是官方小编,还是自媒体大 V,想想他们是什么出身呢?

一个从底层奋斗上来的,深知大部分人还生活得不那么宽裕的年轻人,当他有了拿着话筒发声的机会时,他更可能为谁发声?

是眼睛向上看死盯着移民精英,还是提醒大家别忘了华幕背后那「看不见的底层」呢?

这种本能反应,同样是出身决定的。

你永远不会忘了自己的亲人,以及那些出身和你的亲人相近的那一部分同胞。

  • 按人口比例,媒体的舆论应该导向哪个方向?
  • 发声权,应该掌握在哪个阶层的代表手里?

18 大证明了中共不忘初心,接下来是媒体人表现的时候了。

基建、扶贫、教育,干实事要抡铲子,没轮上这些拿笔的,

现在在网上多为普通人喝几声彩,总不难吧。

.

统战归化民的时候,我觉得也是有区分的:

  • 有的人,是通过思想唤醒,让他们不忘初心,真心回国建设;
  • 有的人,则是诱之以利,因为中国市场大了,回来一年能赚好几亿。

总有后一种人,没办法,客观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而且你也没法区分哪些人是前一种,哪些人是后一种,这需要时间,

日久才见人心,不要一窝蜂地低智狂欢,会反噬的。

我们当然是更欢迎前一种人,想要培养更多的前一种人,

哪怕能力不如钱学森先生,但心和钱老一样赤诚的自己人。

总要有所区分的,按盎萨精罗能理解的话术来说:

不能搞卡拉卡拉的安东尼努斯敕令那一套,

当年古罗马在三世纪危机中走向衰亡,

就是因为「罗马人」这个「自己人」身份通胀,

是个人就是自己人,没有任何区别,

人人都是自己人的时候,那就人人都不是自己人,

于是毁掉了民众的认同基础,民族和国家都走向四分五裂。

也不用因此而担心归化民有什么不满意的,

你越是紧密地团结和热爱那些已经被证明是自己人的榜样,

其他想要真心归化中国的人,自然就会有样学样。

相反,你要是低声下气直接就开舔高华了,

那不仅高华瞧不起你,连大陆人都会越来越自轻自贱,

就像 1990s 时那样——以爱国为耻,以移民为荣。

不要回到 1990s,共勉。

.

6 Replies to “988 出身论,论出身,真的不合理吗?

  1. 感觉身体里头脑里的两方三方也是存在冲突的,不完全调和的
    带着这些上路呗,认真感受,也挺有意思,哈哈

  2. 感谢uu,我现在还完全没资格称自己是同志,无论是思想还是行动上

    但是我会去朝这个方向打破自己的局限性的。
    前路是非线性的,不稳定的,但必定是要走在路上的

  3. 感谢uu,读完几点感受
    写过一篇文章聊自己的初心和动力,有讲过自己的动力和自己认同的价值。看完这篇文章,从出身论带给我的思考看,自己还是有太多局限性。我只受过精神世界的煎熬,并没有像贫苦同胞那样受过生活的煎熬。

    曾有过被骗钱不敢告诉家人的时候只能借同学400块维持半个月的时候,有过因为约会花多钱而只能在自己身上一再克扣的时候,以为那时候连咖啡都买不了,吃饭只够泡面或者全素菜,不能买自己喜欢的只有几十块一百块的衣服,叫艰苦,叫煎熬。

    看完这篇文章,忽然意识到,自己是多幼稚啊。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我连想象都想象不到的。这就是毛发起上山下乡的重要性,这就是现在每个基层干部都要下乡包户扶贫的重要性。

    人的局限性要靠自己打破,要么去经历,要么去看,要么去读。

    1. 确实,我也是了解了旧社会农民的生活,和抗美援朝的惨烈之后,才慢慢意识到,现代人对于生活的「默认值」设置,其实是有问题的。太把和平安定当成理所当然了。

      1. 在读历史的时候,真的会特别感恩和珍惜现在。
        即使在现在,自己也是幸运儿中的幸运儿了。这种幸运同时也意味着对血淋淋现实的知识型无知或感受型无知。

        「温室里的娇喘」——回忆自己的一些时刻,确实可以如此形容。
        读历史好重要,了解现实好重要,有可以一起成长的伙伴好重要。

      2. 忽然还想到,还要感谢印刷术和互联网的善面呢哈哈~
        「印刷术为各阶层的人们打开了同样的信息之门,邮差把知识一视同仁地送到茅屋和宫殿前」

        知识付费的模式也要感谢,虽然也乱象丛生,但总体上应该还是积极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