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秦书宝
全文约 6000 字,阅读约需 12 分钟。
纯书摘,摘自《北野武的小酒馆》。
.
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
现在的成年人,都喜欢说这种痴人说梦式的废话。
孩子怎么可能都是优秀的?说得残酷一点,笨孩子就是笨孩子。跑不快的孩子就是跑不快。
这种事情明摆着谁都知道,可有的大人呢,说什么“只要你认真了,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可以出人头地”,说这种瞎话他们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但现实并非如此,只能说有才能的人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这才终于成为人上人。
战后的民主主义什么的,说人都是平等的。而这种平等,说到底只是法律框架下的平等,不管你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受相同的法律的约束,都有最基本的人权,仅此而已。
老实说,就连这种平等都不那么靠谱,充其量只是一种冠冕堂皇的说辞而已。
可是,不少人误解了,还以为真的人人平等呢。哪怕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并不代表人就是平等的。人的长相、身高体重、脑子里装的货色,都是一人一个样的。
你看看这个社会吧,既有靠路边的野草勉强果腹的老夫妻,也有乘上自家的直升机只为了去外国吃一顿饭的大富豪。就算你把脑子想爆了,人也不可能是平等的。
可是呢,不知道什么什么道理,人们都喜欢说“人是平等的”“只要努力了,就会有成绩”这样的话。与对孩子说“你是个笨蛋”相比,这种话反而要残酷得多。
听说在最近的小学生运动会上,有许多学校都取消了给孩子们的跑步比赛排名次。通过让全班同学一起参加的接力赛跑,培养孩子们齐心协力去完成一桩事情;通过让孩子们手拉着手一起跑,让他们理解友情的意义;诸如此类的说法。简直就像电视里做作得令人作呕的校园剧。
高考也好,进入社会后的竞争也好,在未来等待着孩子们的明明是毫不容情的淘汰赛。明明是必须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搏斗,嘴上却说什么“谁都有无限的可能性”,而且说归说,对于那些被社会淘汰掉的人,谁都不会表示出半点同情。
其实,就应该让孩子们比出个胜负输赢来。对于因输掉比赛而哭鼻子的孩子,也可以用“不过,你在数学上不输给别人呀”这样的话去安慰。
如果将谁都有无限的可能性作为前提,那结论就只能是你的努力还不够了。你输掉了比赛,只是因为你的努力不够。这种话里并没有一点关心你的意思。
不管你怎么努力,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做不到。说得简单点,比如说有一千个人想进演艺圈,这其中又有几个人能靠这个混碗饭吃呢?顶多一个,弄不好一个都没有。那剩下的九百九十九个人就只有放弃啦。即便这样,你还要说“只要你努力,梦想就能实现”吗?如果你回答是的,那你就是个不可救药的傻瓜了。
为什么非要逼着孩子去完成他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呢?凡是没实现的,都说是努力不够,那每个人原本的差异呢?这不是不切实际的胡说八道吗?处在这种教育下的现如今的孩子们,干脆连努力也不要了,只要做做梦就能把梦想给实现了,都变成这个样子了。
在这种状况下,把一个人一下子扔进社会,他的脑子不是要坏掉了吗?凡是没能如愿的,都是因为别人不好。于是,爹娘不好,就对他们大打出手;社会不好,就宅在家里。更有甚者,会去热衷于鬼话连篇的新宗教。
尾随狂也是这个道理。因为脑子里刻入了只要努力就能实现梦想,所以永不言弃,就这么死乞白赖地盯着心仪的对象。弄到最后,甚至可能因爱生恨而把对方给杀了。以前有“高不可攀”这种说法,但现在谁都不这么说了。
总而言之,家里蹲也好,尾随狂也好,都是不知道“该放弃的时候必须放弃”这个道理的人,他们这种心智,跟只要大声啼哭就会有奶吃的婴儿有啥区别呢?
而家长们呢,你看他们慌里慌张地去寻求电视里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问咨询师“我要拿家里的孩子怎么办才好”?既然这么有空,还不如去教教孩子“这个你做不到的,放弃吧”,教教孩子“你的努力方向是错误的”。只要努力就会有结果,我们不要再对孩子说这种假惺惺的话啦。
我们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认清现实。人不是平等的,你没有那种才能的。这是爹娘应该告诉孩子的现实。不管怎样努力,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做不到,这是爹娘必须教会孩子的。
有人可能会说,说这种话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那么一个没什么运动细胞的孩子就能摘得奥林匹克的金牌了吗?告诉自己的孩子他没有哪方面的才能,绝不是什么残酷的事。如果你觉得这么说实在受不了,那就应该去帮助孩子获得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某种才能。如果你的孩子没有任何才能,那至少你应该培养他有一颗坚韧的心,这样在他今后走上社会时哪怕被现实整得一塌糊涂、遍体鳞伤,他照样还能活下去。
我们不应该畏惧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让孩子受伤害,让他走投无路最后只得放弃,我觉得这样反而更好。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必须付出努力。但是,不管怎么努力都得不到的,那就只有放弃。这就是现实,应该从小就把这样的教育注入孩子的骨髓里去。
这就是身为人父的责任。
.
人们都说,孩子是天真无邪的,是没有污点的天使。
这样的孩子也会欺负人。确实,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的世界,都存在着欺负人的事。但你不能说这是孩子在模仿大人,因为孩子也是人。
人类自从登上了自然界的王位,自从其他的动物无法与人类匹敌开始,人类之间的相互残杀就没有停止过。你就说非洲吧,至今仍有部落间相互厮杀这样的事。而我们对这种事怎么看呢?我们会说这是野蛮人的行为。但是呢,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因为就在你自己的身边,孩子们也在进行着类似于相互厮杀的事。
人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动物,无法忍受和平的状态,总要到哪里去找出敌人来厮杀。如果找不到外敌,就在自己人中间找。所以呢,就是在那些和平主义者的市民团体中,也会发生因一言不合而大打出手的事。
我听一位研究罗马宗教史的学者说过,在耶稣时代的罗马,存在着许多像基督教那样的宗教团体。只要用手碰一下病人的身体,就能治好那人的病;能够在天上飞……像救世主耶稣那样的教祖有许许多多。而基督教呢,只不过是在你死我活的宗教宗教竞争中获胜了的一方而已。
自从人类开始了群居生活,人们之间就有了欺负和被欺负这样的事,这样说大致没有错吧。就是说,即便是儿童的世界,也从古到今都存在着欺负。如果说最近这种欺负变得越来越阴险越来越恶毒,那是因为儿童的世界正在发生质变。
过去,儿童的世界就像狼或花果山上的猴子世界一样秩序井然。从孩子头到班级里最弱的一个,排列清楚。“人都是平等的,大家手拉手,都做好朋友”什么的,以前没人说这种话。
从举行入学典礼那一刻起,彼此不服气的同学们就瞪着眼吵上了,然后就自然地排出了序列。之后,会和别的学校的孩子争吵打架,但在自己的学校里盯着哪个弱小的孩子欺负这样的事很少见。因为胜负强弱已经分清楚了,所以没必要这么做。
战国时代,日本全境都陷入混战,也是因为排名不清的缘故。到了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的时代,战争终于结束,因为排名清楚了。排名一旦确立,就没有人会打仗了,打仗就会成为一件完全多余的东西。
这和恃强凌弱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是一个道理。这只是欺负弱者,如果班级里的头头做这种事,那他立马就会失去全班同学的信任。恰恰相反,如果班级里的弱者被其他班级或学校里的人欺负了,那么这个头头就必须去为他讨回公道。
而如今的教育呢,说什么“人都是平等的,大家手拉手”之类的,其实就是让孩子们躲到暗处去争吵打架。即便老师说这是一次全班参与的接力赛,如果输了就是全班同学的责任,孩子们也清楚真正的责任应该由哪个同学来负。
这和我前面说的完全是一模一样的。跑得快的人就是跑得快,跑得慢的人就是跑得慢。脑子不好使的就是不好使,长相难看的就是难看。没什么平等不平等的,孩子们心里对此清清楚楚。
可是,因为不可以光明正大地说这种事,所以孩子们都躲到背后大说特说。因为不可以有强弱排名,所以强者必须靠欺负弱者来向伙伴们显示自己的强者地位。与过去不同,现在的孩子们正是靠着欺负弱者来认知伙伴意识的。
如果老师发现强者对弱者动武,进而叱责了那个强者,那么强者就会转为对弱者进行语言攻击。最近,学校里发生的欺负大多表现为:全班同学集体不理睬班级里的某一个同学。如果这样也不行,孩子们就肯定会去寻找更加巧妙的欺负手段。
没有什么游戏比被大人们禁止的游戏玩起来更有劲的了。对喜欢欺负弱者的孩子来说,这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与之相比的一场精彩刺激的游戏。这就是我们今天面对的欺凌。
以前也有欺负,但那只是骂骂别人是傻瓜、是丑八怪之类的,而且基本上都是嘴上骂过了也就结束了的事。只要有了排名秩序,就没有必要一天到晚在背后盯着某个人欺负。孩子们一旦形成团体,就会表现出动物的本能,就需要有一个强弱排名。如果你仔细地研究一下儿童,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可现在的大人呢,对这么简单的道理视而不见,光是耍嘴皮子说什么“大家手拉手,都做好朋友”之类的漂亮话,所以儿童的世界反而发生了扭曲和颠倒。
现如今学校里的老师们,大概从来也不会和孩子们有什么真正的交流吧。
.
爹妈应该怎样来批评孩子?我基本上连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都理解不了。
对待孩子,就应该用打。
孩子也是人,也有他的人权,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就是生气的时候也应该好好地和他说。好好地和他说,他就会明白了吗?
简直是天方夜谭。
当然啰,说了就会明白的孩子也是有的。或者换一种说法,通过对话能让孩子明白道理的爹妈也是有的。但是,如果世界上都是这种明白事理的爹妈和孩子,那么根本就不会出现“怎么样去批评孩子”这样的问题。
每当我在书店看见《如何去批评你的孩子》这种名字的书,我都会禁不住捧腹大笑。因为跟他说了他还是不明白,所以要打。
就因为现在的人老是说什么“不可以打孩子,跟他说道理他总会明白的”,所以有些孩子到死都不懂道理。
用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供孩子吃供孩子穿,还要反过来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天底下哪有这样的理?
打孩子就是对孩子进行身体虐待,也有人说这种蠢话。
为了让孩子明白道理而打孩子,和为了虐待孩子而打伤孩子甚至打死孩子,难道是一回事吗?
因为有的爹妈下手不知轻重,会造成无可挽回的结果,所以应该禁止殴打小孩。照这个逻辑就可以说,因为有人开车撞人后逃逸,所以应该禁止开车。
再说了,那些虐待孩子的爹妈,也没听说他们因为现在社会上提倡不要打孩子而停止了对孩子的虐待呀。
所以说,不能把打孩子和虐待孩子混为一谈。
话虽这么说,但想想现在学校里的老师们也真的是不容易。如今,如果哪个老师敲了下学生,就会立马被贴上暴力老师的标签。弄得不好,就是怒吼了学生几句,也有可能被学生的父母告到学校里来。
这不是和让一个驯兽师不要挥鞭子而把猛兽调教得服服帖帖一样吗?孩子这种东西,如果你没有时不时地请他吃一顿毛栗子,他就会越来越放肆,最后甚至会骑到你头上来。因为我们放任不管,所以现在的学校必然是一塌糊涂了。
以前呢,即便是在学校里挨了老师的打,回家后也绝对不会对父母说的。因为如果告诉了父母,他们会说:“你又在学校里调皮捣蛋啦!”然后呢,你会再挨一顿父母的打。而现在的孩子呢,因为他们知道父母会去学校里告状,所以就把实话告诉父母。就这样,做老师的再也不敢打骂学生。教育环境就这么逐渐地恶化起来。
因为孩子们都已不习惯遭打骂了,所以走上社会也派不了什么大用场。而现在的家长呢,还没有认识到这种恶性循环。
该揍孩子屁股的时候,就应该揍。小孩子不听话,就应该狠狠地打到他听。应该是一个让孩子感到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一切都能如愿的。在这个世界上有令你感到害怕的对手,这种事情必须在小孩子的时候就植入他们的脑髓。
因为孩子们在将来所要面对的,是一个比拳打脚踢要来得无情得多、也残酷得多的社会。
以前,因为害怕老师而把刀子带进教室的坏孩子,会成为孩子们眼里的英雄。而在打孩子就会被视为暴力老师的现在的学校里呢,只有用那把刀刺了人才会被视为英雄。
.
用钱买不来友谊是当然的事。
如果你非要问为什么,那我就会说友谊这东西本来就不存在。你想买不存在的东西,当然是买不到的啰。
“你有难的时候,我一定会去帮你。我有难的时候,你也一定要来帮我。因为我们是朋友啊。”这样的关系根本就不是友谊。
这就跟黑社会里喝酒拜把子一样,其目的只是为了取得相互间的保证。保证越大越好,越多越好,所以黑社会分子都一门心思热衷于拜把子。可是,就两三个人之间的相互保证,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不仅如此,其中还必然会有人遭受损失。
如此说来,如果你想和谁拜把子,那么你最好一开始就做好将遭受损失的心理准备。如果你光想着能从中捞到好处,那你肯定会给对方造成麻烦。
“如果你有难,我会随时随地来帮你。但是,如果我有难,我就绝对不出现在你的面前。”这样说才对呢。只有一开始双方都这样想,友谊才会成立。
以前我帮过你,为什么你现在不帮我?如果你这样想,那只说明你们俩一开始就不存在友谊。
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自己有难的时候也不愿意去麻烦朋友,那才是呢。
总而言之,友谊就是单方面地为他人付出,而不是从他人那里得到什么。所谓友谊,其实就是对他人的关怀。想从友谊中得到些什么,这想法本身就错了。
如果从损益得失的角度来考虑,那友谊就只有损失。但是,我喜欢那个家伙。如果我知道他有了麻烦,我就想帮他。这完全是自己的一种心理,那你说可以用钱买到或买不到这种心理是否是无稽之谈呢?
不经意地看一下四周,如果你觉得有一个这样的朋友,那你就是幸福的。虽然这样说有点奇怪,但我还是觉得与其说有多少人愿意为了自己去死,还不如说自己有一个可以为他献出生命的朋友,这样的人才幸福呢。
人们说友谊是无价之宝,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
与其夸夸其谈自己的光荣历史,还不如洗耳恭听别人的高谈阔论。
碰到厨师就听他说做菜的事,碰到司机就听他说汽车的事,碰到和尚就听他说来生的事,反正不要装作自己什么都懂,要虚心地聆听别人的话语。不管怎么说,这个世界要比你的光荣历史来得博大精深得多,而且最关键的是,虚心聆听能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对话氛围。
就像挖井,如果你不用引水,就不会涌出井水来。和别人说话时,也需要这样的引水。不管你多么熟悉酒类,千万不要在品酒师面前夸口说你对葡萄酒有多在行。如果你这么说,那品酒师就不会告诉你任何新鲜的知识。你应该问:“为什么这酒口味这么好呢?”这样的话,专家一定会说出某些你不知道的知识。
和老伯一起喝茶时,如果你问他:“大叔,这茶碗有什么讲究吗?”他就一定会回答你几句。即便只是一句“这茶碗我用了一辈子啊”,也可以延伸为一小时的对话。只要找到一个切入点,你也许就能听到做梦也想不到的话。这样的交谈让对方心情舒畅,也能让自己收获不了解的知识。
小青年常常会说跟老年人说话没意思,那只是因为他们缺乏能引出老人谈论他所知道的知识的能力。哪怕对方是小学生,也一定是有话可谈的。如果你问他“数学课上都学到了什么呀?”,他就会回答你。就是成年人也会感觉小学的算术不简单,你完全可以和小学生一起思考同一道算术题。
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无穷尽地引出这样的话题。说什么不同年代的人之间存在代沟、很难沟通,那都是一派胡言。不是无法沟通,而是你太笨,没本事引出别人的话题。
.
说得太好了,很通透,很实在。
最后一段太棒了,我也超级喜欢跟老年长辈聊天(过度啰嗦和情绪化的除外),可以聊到很多她们很细节的经历,能通过这样去了解自己只在历史书里听过的时代,也可以让他们觉得被了解和关心
口述历史,还是蛮有意思的
怎么看网站ID?
就是你登录的时候用的那串字符或数字~(昵称可以有中文,但 id 只有字符或数字)
好书,这就买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