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9 岳飞,伍子胥,郎平

by @秦书宝

全文约 1000 字,阅读约需 2 分钟。

.

《简读中国史》里有很多有趣的观点,比如对比了伍子胥和岳飞。

  •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被楚王迫害就逃到了吴国,后来还帮着吴国灭了楚国,自己还把当时已经死了的楚王的尸体挖出来鞭尸。其实完全可以把伍子胥认为是「楚奸」,但中国的史书对伍子胥的定性是正面人物。
  • 岳飞呢,南宋抗金名将,被宋朝皇帝迫害,都活活害死了,但他的儿子们仍旧效忠南宋。假如岳飞和当年的伍子胥一样,逃离南宋投奔金国,回头把宋国灭了,再把宋高宗的尸体挖出来鞭尸,史书会如何评价岳飞呢?显然不可能有当年伍子胥的待遇了。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差异呢?一般史书的观点是——春秋各国同属周,归根结底是炎黄子孙内斗,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叛变。而宋朝时民族概念变了,金人是女真异族,跟汉人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这时再叛变那就是绝对的汉奸了。

《简读中国史》的作者提出了一个维度更高的解释,很有趣——之所以前后有这样的差异,主要在于民众心里认同的共同体,发生了变化

  • 伍子胥所处的春秋时期,人们认同的是家,而不是国。所以为了报家仇而灭祖国,极其合理,是明大义。
  • 战国之后,秦统一了天下,人们或主动或被动地改认同了大国(抹掉六国人的小国认同有利于秦朝统治),而不是小家。所以为了一家私仇而叛国,是不明大义,绝对是反面人物。

插一句,这里如果把郎平的个人经历代入进去,会出现非常有趣的思维实验。《夺冠》这部电影之所以失败,也就在这里——说是讲中国女排的故事吧,大量笔墨「浪费」在郎平一个人身上,其他有的重要角色连名字都没有;说是讲郎平的故事吧,最关键的人物内心转折完全没交待。

郎平代表中国夺冠之后,为什么「叛逃」到了美国并且还「反杀」了中国女排,之后她怎么又想起回中国帮女排夺冠?整个过程中老教练员和新运动员怎么看她,中国观众怎么看她(当年很多人骂她是汉奸),她又是怎么看自己的,完全没说。这里涉及的身份认同的转换,如果对比一下郎平和小山智丽(何智丽)的人生,远比对比伍子胥和岳飞更发人深省。

.

说回历史观点。《简读中国史》的作者把秦统一六国的事,称为「周秦之变」,因为他觉得这种变化是划时代的,不只是朝代更替,也不只是统一中国,而是完全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从家族分封转为中央集权

秦之前,周天子管理诸侯,诸侯管理属民,天子是没法直接对属民下命令的,收税也收不上来。所以后来诸侯才有机会架空天子,出现春秋战国时代。秦之后,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成为主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话成为了现实——因为诸侯没了、贵族没了,所有地方官都是「流官」,都是皇帝任命的,从百姓那里收了税也要直接上交国库。这时,中央向基层的汲取能力空前增强,举国体制出现并且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对底层的控制也更严密了。

这其实跟所谓的「互联网+」或者「降维」是类似的,或者说互联网时代的产业改革只不过是「周秦之变」在更低层面的一个分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句广告词,「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一杆子捅到底,高度集权,效率最高。效率高是一个中性词,意味着行善也快,作恶也快,看怎么用。

一个莫名其妙的联想,不一定对。所谓读史使人明智,可能也有这层意思。

.

3 Replies to “609 岳飞,伍子胥,郎平

  1. 但其实也不是所有地方,在有土司管的一部分地区是到了明清才改土归流的,这种差异也是蛮有意思的呢。

  2. 看中国女排的时候就觉得,太凸显郎平一个人了,但是也有点不知道哪里不对劲,看到这才明白是人物没有交代清楚

    1. 没看电影看了纪录片,导演说其实也并没有想凸显郎平,只是她串起了女排在不同时期的观念上的转变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