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秦书宝
全文约 2000 字,阅读约需 4 分钟。
写于 2023.02.28
.
人类给很多化学物质起名字,是充满了偶然性的。
- 比如说胡萝卜素,因为最初在胡萝卜里发现,所以就叫这个名字了。但其实,在西蓝花、哈密瓜里,也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
- 又比如蛋白质,最早是在鸡蛋的蛋白里发现的,所以就叫这个了。但其实,在人体内,到处都有蛋白质,而人类吃人的历史可要比吃鸡蛋的历史悠久得多……
同样,我们要说的咖啡因,也只是最初在咖啡里发现而已。事实上,茶叶里的咖啡因含量,要远远高于咖啡。
在可可豆里,又发现了可可碱;在茶叶里,又发现了茶碱。但其实呢,咖啡因摄入人体后被分解,中间环节的产物就包括了可可碱和茶碱。如图所示。
摄入咖啡因能够刺激人的神经系统,缓解疲劳。注意,只是减少人的嗜睡感,并不能让大脑的工作效率恢复正常。也就是说,你靠摄入咖啡因熬夜,只是死熬着,把脑细胞批量熬死了(大脑越来越像豆腐脑),最好还是别熬夜、正常睡觉保平安。
.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喝茶不如喝咖啡提神」呢?
原因在于,我们喝咖啡的时候,一般是把咖啡豆磨碎了,整个全喝进去了。而喝茶呢,却只是把茶叶用热水冲泡,喝的是「茶汤」,那很多咖啡因都残留在茶叶里,被倒掉了。
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喝茶不是这样喝的,古代喝茶要更「不浪费」一些。
先秦时期,茶这东西就有点像口香糖,或者说现在的中年人们小时候嚼过的甜草根。那时主要是劳动人民吃茶,直接扔嘴里嚼,像嚼烟叶一样,硬顶,提神。
后来春秋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喝茶方式,是「粥茶」,就是真的用茶叶煮一锅粥。这种茶非常苦,所以又叫苦荼tú。
到西汉时,人们想到往苦荼里放很多调味料,比如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哈哈哈,是不是大跌眼镜?这就是改良版粥茶。
就类似于英语里的 soup汤 是要 eat吃 而不是 drink喝 一样,中国古人与其说在喝茶,不如说是在「吃茶」,也就是吃「茶粥」。
后来,生活好一些了,各种食物都越来越丰富了,吃上面也有了新玩法。到魏晋时期,出现了「末茶」。
这个词后来传到日本,就成了「抹茶」,也就是把茶叶磨成细粉,直接用热水冲着喝。换句话说,现在常见的喝咖啡的方式,大约就是我们在两千年前喝茶的方式。
这种磨成粉的喝法,在冲泡流程上也有讲究,又分别可以分成「煎茶」「煮茶」「点茶」,越来越强调泡茶的形式。直到唐宋时期(唐煮宋点),文人雅士们仍然会在这些方面进行「斗茶」。
唐代茶学家陆羽,被后人称为茶圣,他所推崇的喝茶方法,就是要把茶饼磨成粉,也就是整体上属于「末茶」这一代。
这是什么呢?这其实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中的文化)。
.
到元代,或许是因为各种泡茶手法太卷了,又或许是因为游牧民族嫌麻烦,喝茶的方式再次变化,成了类似于我们今天这样的泡茶——也就是不再吃掉茶叶本身,而只是喝点茶叶泡出来的汤。
到明代,朱元璋对改变社会饮茶风气起了很大作用,在他带动下,中国人喝茶的方式基本上就变成了今天的样子——喝茶叶泡出来的汤汁,然后把仍然富含咖啡因的茶叶倒掉。
这样确实节约了大量的喝茶的时间,不愧是朱元璋这种工作狂的风格。这是什么呢?这其实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中的文化)。
因此,中国的饮茶史上,可以按茶叶的形态分成三大阶段——
- (嚼茶叶、)
- 粥茶(苦荼/改良版)、
- 末茶(煎/煮/点)、
- 泡茶(叶)。
.
明白了这套演变之后,我们不由得问:
既然欧美一早就有贵族饮茶的习俗,而且茶叶磨成粉的喝法远比咖啡更为提神,那么为什么现在流行于全球的咖啡因饮品,主要是咖啡而非茶呢?
最初,是第二代日不落带英开始用茶叶装逼的(第一代日不落是西班牙)。
带英贵族们装逼的方式非常暴发户——啥贵喝啥,而且要混在一起喝。
来自神秘东方世界中国的茶叶,配上来自魔幻新大陆美洲的糖,一杯专供上流绅士太太们喝的英国红茶就泡好了。由于与落后的带英进行文化交流是中国近代的事了,所以英国红茶的形态已经不是「末茶」而是「茶叶」了。
这种装逼风气横扫欧洲,后来也传到了盎萨殖民的北美。
这是什么呢?这其实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中的文化)。
.
直到 1756 年,英法爆发了七年战争,带英被打得国库空虚,四处想办法搜刮民脂。很快,带英把目光对准了同样喝茶上瘾的北美殖民地。
1767 年,带英议会颁布《贸易与赋税法》,对带英传入北美的油漆、玻璃、茶叶等增税。于是,北美与荷兰之间的茶叶走私贸易迅速兴起,荷兰人成为最大赢家。
1773 年,挨了骂又没收到钱的带英,又在议会通过了《茶税法》,委托带英的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禁止其他公司(尤其是荷兰人)向北美销售茶叶。
于是,愤怒而又鸡贼的北美盎萨就伪装成已经被他们屠杀了大半的印第安人,把带英停靠在北美波士顿港口的运茶船给祸祸了——大量的茶叶被直接倒进了海里,这就是「波士顿倾茶事件」。以此为导火索,北美独立战争就要爆发了。
在那之后,看问题只看表面的美国人认定——茶叶是坏的是剥削,咖啡是好的是自由。从此,美国民众就由喝茶全面转向喝咖啡。
而之后随着美国国运一点点上升,在一战二战中喝饱了「球难财」,一整套「南美产咖啡豆,北美发咖啡财」的全球资本链条就形成了。
这种文化反向输出回到欧洲大陆,包括带英在内的各「文明国家」,都开始从喝茶装逼转向喝咖啡装逼。
要知道,咖啡原产于埃塞俄比亚,最初是由阿拉伯商人传到东罗马的。因为绿不能喝酒,而咖啡因也有让人兴奋的效果,所以咖啡最初被称为「阿拉伯酒」。这东西曾被天诛叫的叫皇认为是异叫徒的饮料,可是只要好喝就行了,民众哪管那些。
这是什么呢?这其实又是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中的文化)。
可见在这个时候,资本的力量已经远远胜过了宗叫的力量,而当今世界的大部分所谓宗叫冲突,都不过是背后的资本打着幌子在逐利罢了。
.
咖啡豆磨成粉也是需要萃取的,咖啡因浓度高可能是因为萃取时压力更大。
不知道现在网上卖的所谓 “超即溶” “冷翠冻干” 茶粉会不会保留多一些咖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