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秦书宝
全文约 6000 字,阅读约需 9 分钟。
.
引子
这一篇其实是《十年千万:滴滴顺风车总经理的内部创业之路》的续集。
上一篇主要说了这么一个道理:想在职场快速提升,其实要明白如何做到「对事不对人」,找到内部创业的快车道频繁「换梯」实现质变。然后我们借着滴滴前顺风车负责人 黄洁莉 如何做到「十年千万」跃升的例子,详细展开说了一下逻辑。
最后呢,留下了一个伏笔,作为这篇的开头:在职场里很多时候,「对事不对人」是职业素养的表现,但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却必须要做到「对人不对事」才更有利。
具体什么时候呢?老领导准备换部门或者跳槽了,ta 隐隐或者明确向你表示了愿意带你走、带你浪、甚至带你飞的意愿,你该不该跟着一起走呢?
.
大事 vs. 小人
先回忆一下上一篇的核心观点:找到公司所在行业的热点或者说风口领域,挤进去,就算是赶上大事了。在这种大势面前,个人的影响是相对较小的。不论是我们平常会担心的遇上「小人」作祟,还是我们觉得自己能力太小了未必够格,都变得不是特别重要了。
很多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所在的公司里、行业里,并没有这样的风口。别慌,不是你观察力不行,而是说明你处在一个正常行业。正常行业,本来就是不行的,没那么多变化,也就没那么多风口。我们上一篇举的例子是互联网行业,跨度是十年。要知道互联网的变化速度是传统行业的十倍量级,这意味着十年跨度内出现的比如说 5 个风口,换到普通行业里可能要一百年才会遇齐,也就是传统行业要是能 20 年遇上 1 个大机遇,就不错了。人生,能有几个 20 年?
正因如此,找到对的「事」,比做一个对的「人」,可重要得多得多。不再反复啰嗦了,细节上一篇都说过了,你自己翻,这里只是回顾。
.
大人 vs. 小事
现在场景换了,事变成了小事,而人成了大人。在开始分析之前,先多提醒一句:为什么场景换了之后,人和事的相对关系就变了?
仔细想一下原因,或者问问自己,你在职场中是会先遇到「大事 vs. 小人」还是先遇到「大人 vs. 小事」?这个还挺重要的。
.
.
.
.
.
.
5
分
钟
后
.
.
.
.
.
.
先不说答案,先说可能的情形:
大人 Yes,大事 No
如果你觉得从来没有「大事」,只有「大人」,那你很可能在一个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行业里混日子,比如说可能是国企、甚至是政府部门。
在这样的环境里,影响力是严格按照人际关系来分配的,也就是说权力完全归于人,其他的要素(比如资本、能力)都不重要。这时,你就伺候好你要抱的大腿就行了,也不用指望别的了,熬出来就是胜利。
至于能不能熬出来呢,一将功成。
大人 No,大事 No
如果你觉得从来没有「大人」,但是似乎也没什么「大事」,那你估计在一个夕阳行业里等死,比如说可能是什么制造业或者加工厂。
不用关注具体什么行业了,你只要看到政府正在拼命忽悠大家把钱从股市房市里撤出来投资实业,就应该能明白实业是多么悲催了。资本的唯一动机就是增殖,如果实业能带来理想回报的话,还用政府引导(甚至强制)么?
这时,你就啥也不用指望了,能追上通胀就是命好。
大人 No,大事 Yes
如果你觉得虽然没什么「大人」,但「大事」很多,那你或许就在一个所谓的「扁平化」的高新企业里了。
大事多说明变革多,也就意味着机会多。但机会应该会让人品不同的个体在短时间内境遇差异显著增大,说白了就是一不留神你们部门的实习生就变成总监了。那正常情况下,这应该是在「大事」之后出现「大人」啊,你需要对新的总监溜须拍马才行呀,可是你没有,而且你也不需要。这是为什么?说明公司层级非常扁平,权力距离很小,大家都靠能力来争取资源,没什么裙带关系。
这种环境对一穷二白的年轻人是最理想的,最有机会闯出一番天地。只可惜,太少见了,你得个人能力相当强才能挤进去。
大人 Yes,大事 Yes
最后,如果你发现虽然「大事」很多挺好的,但身边需要讨好的「大人」也很多,总有人在你想发力时可以收拾你,而有时有人罩着你就能让你发力时事半功倍,说明你就在一个次优的但也是更常见的职场环境当中了——绝大多数有希望靠自己的努力争取到未来的个体,都处在这个场景当中。
这时你该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这篇文章想讨论的事,以「领导要跳槽带你走,你该不该走」这个极端场景为例。
.
大事 > 人 > 小事
正确答案是:什么时候优先考虑人的因素,什么时候优先考虑事的因素,要看这个分析场景所处的博弈环境有多大。
- 如果是行业还没确定,那么肯定事情才是「大事」,优先考虑这个,人并不重要(如上一篇文章所说)。
- 但如果行业已经确定了,也不准备换大的方向了,只是在赛道内微调自己的位置,那么找到一条得力的大腿抱紧,就显得很重要了。这也就是事情变成了「小事」,那么人就成了更重要的因素。
因此,老领导想带你走,你走还是不走呢?It depends. 视情况而定。
前一种情况:大事 > 人
也就是说,你目前想换行,或者领导要换行。不论是什么原因,不展开了,没区别,反正是你们俩至少有一个人不打算在目前的行业继续待下去,这时的选项就从「跟不跟领导走」变成了「行业该怎么选」。
这一下就把问题的本质看清楚了,细分几个情况简单说一下:
情况 A. 假如是领导换公司,但你想换行。
这时你就不要急着回答「跟不跟领导走」的问题了,因为它的答案取决于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行业该怎么选。如果你已经要换行了,那还跟着领导在旧行业里浪费什么时间啊。
打个比方,你现在土坡上爬到半腰了,心里已经想好要退下来重新爬旁边的大山,然后突然土坡上方有个猴儿跟你比划,说过来跟我搭把手,我帮你快速在土坡登顶称王怎么样,你该怎么选?
- A1. 要是你还是认准大山,就别搭理这个猴儿。没有歧视猴儿的意思,但毕竟你们不是一路猴儿。
- A2. 要是你觉得土坡称王也不错啊,那你就没打算换行,自动进入情况 D。
情况 B. 假如是你没想换行,最多换个公司,但领导想换行。
这个就有意思了,是一种非典型的「内部创业」。你想啊,领导比你年纪肯定大、包袱肯定重、顾虑肯定多,居然都要换行了,那决心肯定是有的。不管你最后决定走不走,这都是一次绝佳的反思自己的好机会: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但是领导的十年前,可能就是你的现在,你正好赶紧借着领导这个栗子想想自己的规划:我要不要赶上这波种栗子树的时机?
——说白了,领导就是「提醒你该换行了」的信息渠道之一,没什么特别的。你真正要回答的首要问题,仍然是「行业该怎么选」。
- B1. 假如,你决定,不换行!那就简单了,你和领导不是一路猴儿,结论与 A1 相同,别搭理陌路猴儿。
- B2. 假如,你决定,老子也换(领导要去的这个)行!那就要再思考一下了,虽然你要换的和领导要换的是同一个新行业,但你有没有必要跟着领导换呢?毕竟真想换,你自己换也行啊,领导能给你带来什么新东西呢?这里不展开了,因为同情况 C。
后一种情况:人 > 小事
情况 C. 假如你和领导都想换到同一个新行业里去。
巧了,真是巧了,听起来非常有缘。不过有缘没用,我们工作不是为了找到缘分,有缘不如有钱,所以缘分能不能变成钱呢?
注意我们讨论的前提,是领导已经隐隐或者明确表达了想带你走的意愿,而不是你准备辞职的时候突然发现领导也在新公司面试,哈哈。领导为什么想要在换行的时候带你走呢?
- 要么,是出于好意。这是好事,纯粹觉得你是可造之材,用得也顺手,算自己人。去了新行业,肯定也是新公司,组建新团队,有你在会方便很多。都说「换人如换刀」,你在领导眼中可能就是一把刃上有好钢的好兵器。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被人当枪使,但其实在适当的时候被领导利用,是变现自己个人价值的一种捷径。这时,就进入「谈判策略」的细节了,下面再展开。
- 要么,是出于恶意。恶意分三种:第一种恶意最常见,就是为了动摇旧团队的军心。比如旧领导是被挤走的,非常不爽,又看你是个糊涂蛋,所以忽悠你一把,期待你最好还能四处煽风点火,让旧团队人心惶惶。第二种恶意最直接,但不太常见,就是为了专门忽悠你。比如旧领导和你有点过节但没挑明,又或者就是看你不爽想让你在新领导那里留下坏印象,所以假意邀请你,涮你一下。第三种恶意很隐蔽,不过可以转化。比如旧领导觉得你是个老实人,而且不记仇。现在他去新团队救火冲锋,难免需要一些炮灰来填坑,于是他想到了你。
要知道,善意恶意都是动机揣测的层面了,你很难完全确定,所以这里的思考方式,是一种「风险评估」。把「领导为什么要带我走」的答案当成是一种风险因素,纳入最终的「谈判策略」当中予以考虑即可。
情况 D. 假如你和领导都不换行,只是在行业内跳槽。
这是最最常见的情况,也就是「人 > 小事」的意思:同行业内跳槽,哪怕从最差的一家进入最好的一家,本质上都只是在「转学」并不是「升学」,情况变化不会特别大,关键因素是人。
当然了,你可能会觉得,从一家差的公司去一家好的公司,即使是同行业,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这是一种错觉,来源于行业内的机遇分配并不平均(甚至相差悬殊)。你用短期一两年的时间窗口看,当然行业内靠前的公司是更优的选择,但如果你用相对长期的五到十年的时间窗口看,区别不大——重点是,五年后如果行业都要完蛋了,那么你在五年前就该换行,而不是跳到更不容易死掉(但迟早还是得死)的行业前列里去。都已经 1949 年了,你说你从胡宗南手下跳到蒋介石手下又如何呢?不都是凉?
既然行业没变化,大环境没变化,只是人在动,那么直接进入「谈判策略」就可以了。
.
谈判策略
简单小结一下。
老领导想带你走,你走还是不走,可以归纳为两大种情况:
- 如果涉及到行业的抉择,那么优先看行业,不要考虑领导。行业不合适就不走,行业合适的话看下一条。
- 如果行业已经选定了,那么再考虑领导靠谱不靠谱。具体怎么判断是否靠谱,通过谈判策略来验证。
你会发现上面说了那么多废话,一小结之后,变得极其简单(而且清楚多了)。那我为什么不干脆一开始就说这个呢?
- 下等教育方法:因为数学公式之类的东西,你直接背会并不难,但万一上考场忘了就完了。
- 中等教育方法:可是假如先讲一下这个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就算你忘了结论,考场上也仍然可以现场推导出来。
- 上等教育方法:真正一劳永逸并且能学以致用的方式,是先让你明白我们为什么需要这个公式,它是在解决何种现实问题时被发现的,这时你不仅印象最深刻,而且实践中也能真的活学活用,不仅能在考场上做对题,还能到职场中做对人。
无论情况如何千变万化,归根结底都是这同一个公式的利弊权衡:
大事 > 人 > 小事
所以题眼就是,咱们目前遇到的事,是比人还重要的大事,还是不如人重要的小事?
上一篇 《十年千万:滴滴顺风车总经理的内部创业之路》 其实完全讨论的都是「大事 > 人」时正确的做法。到了这一篇,结尾部分了,我们就说一下假如是「人 > 小事」时,怎么样最大化地从这个人身上争取到我们自己的利益。
在上面的 B2&C 或 A2&D 情况下,都存在同一个问题:虽然都是换到同一个行业或者同一家公司里去,但你自己一个人也可以换啊,为什么要跟着领导一起呢?跟着领导一起,能给你带来什么「额外」的好处呢?
很多人做不到这种层面的思考,非常奇怪,为什么做不到啊,明明很简单:
- 选项 x:不和领导去新公司/新行业
- 选项 y:和领导去新公司/新行业
- 选项 z:去新公司/新行业,但不和领导一起
很多人只能看到 x 和 y,看不到 z,所以也就想不到说 y 比起 z 应该是有区别的,因此更顾不上去想 y-z 的差距到底是什么。这个差距,就是我们要争取的个人利益。
谈判策略的核心就 4 个字: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