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秦书宝
全文约 2000 字,阅读约需 4 分钟。
.
我们已经在几十年的国际比较研究中认识到,使本为舶来品的意识形态派性化具有普遍性的机制在于:
即使在该意识形态被确立之初,本源于或多或少的经验理性,但只要局限于某个特定时空条件下的斗争需求,服务于特定政治家所应用的动员手段,就难免「被简单化」,并由此顺势而为地「被庸俗化」载入史册。
此时,无论意识形态对本源客观经验的异化,是多么有利于那个特定时空条件下局部的政治需求,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不同利益集团的政治性「搭便车」——借助已经异化的意识形态,对人们身处其中的当代社会发展困局做符合本集团利益的刻意扭曲——既不受惩罚,也不顾后果。
而一旦本属派生的后者,反客为主地进一步被利益集团诉求的泛政治化需求加强为主流,那么作为其载体和工具的政体和媒体,也就不可避免地演化为派性政治和蛊惑性媒体。
.
这段写得很有逻辑层面的智慧,但还是学术味太浓,大众传播领域很难被受众理解。温铁军想说的,其实是类似于股市「反身性」理论或者社会心理学领域里「自我实现的预言」的现象,只不过更结构化——更强调反作用。
试着举个例子:田园女拳。
- 全人类文明基本上都自发地表现为男权社会,这是雌性生理差异在演化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其实不涉及意识形态。
- 另一客观事实是,生产力越发达,个体能够实现的个人自由就越多,同时已有的自由会自然地激发个体去追求更多自由——当个体向增量要自由,带来的就是科技进步;当个体向存量要自由,导致的就是社会冲突。
这两个结合起来,就有了目前各文明都出现了的女性意识觉醒——拒绝成为第二性,更拒绝系统性的性别歧视。这是必然的趋势,价值判断层面不同人有不同看法,我个人认为是个好趋势,是生产力进步送给全人类的福利。但不同群体会构建出不同的性别理论:
- 西方更多采用了亚伯拉罕宗教与人本主义倾向结合的个体自由主张,强调天赋人权,认定人生而自由。
- 而中国则更多采用了马克思主义女权路线,从宏观层面将女性以半边天的形式定义为天然平等的群体,全人类携手共同参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唯物工程。
这两者大方向本来没区别,但在微观层面有实质性分歧——分歧就在于,女人,到底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还是社会基本单位即家庭的一份子?她当然都是,但如果二选一,到底哪个更根本?经济持续发展的时候,无所谓,反正有增量可以分。一旦科技革命停滞,所有人向存量要自由,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的矛盾就会越来越尖锐。
把女人换成男人也一样,东西方文明在基本层面上,都涉及这个分歧——父母生了你出来:
- 你是首先作为万物之灵的智人,拥有独立个体的天然权利,
- 还是首先作为被社会供养的无法自理的幼体,必须先履行对群体的义务?
在性别问题上,前者推到极端就是有人没有家,所以反婚反育最终必然反人类的田园女拳,而后者推到极端就是有家没有人,抹杀人性自然也是反人类的封建礼教。一直说田园女拳和屌癌是镜像恶臭,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问题可以类比为物理学里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当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时出现的,但到底哪个是因哪个是果?人是因为履行了义务才可以享受权利,还是因为享受了权利所以必须履行义务?这个根本的生活哲学分歧,可以作为心智成熟与否的分水岭。
做了这些铺垫,来看温铁军所说的逻辑,在性别问题上是如何发生影响的。
性别本身不是对立的,但第二性群体要更多自由时,必然既涉及增量,又涉及存量,因此肯定会导致新的社会冲突。价值观上,我看好这种冲突,因为这将走向每个个体的更大的自由,甚至倒逼科技进步。但事实层面上,冲突就肯定会带来对立。
按最上面的逻辑,不论某个田园女拳观点一开始能多么合理地解释现实矛盾,其在传播过程中必然会被越来越极端的女拳头子「搭便车」夸张演绎,成为其蛊惑人心煽动对立的武器。
到最后,果就被演绎成了因。
- 本来是经济发展带来了自由,自由激发了(不论男女)对自由的更大追求,于是经济显得不够发达了,指数级欲望受限于算数级物质财富了,人们需要在存量里重新分配。
- 但在女拳头子那里,就成了是男性刻意压迫女性给女性洗脑,让她们意识不到自己该得的自由,甚至说经济的客观发展也来自于对女性的系统化剥削,而依托于经济发展的上层建筑文明也是纯粹的厌女杀女文明。
物质决定了意识,意识形态是用来解释物质规律的,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不可能对物质世界有本质影响,但却可以对受众的意识,对受众眼中的物质世界的投影,产生根本的扭曲——这就是目前田园女拳思想毒害低龄低学历低收入女性群体的现状。
.
这篇东西既不是说理式的尝试,也不是某种思想的批判,只是一个自我梳理:
最上面的原文,如果是理解难度是 10,那么举的例子的理解难度大概是 6——对于理解能力为 4 的人而言,两段话没有区别,都是放屁。对于理解能力为 8 的人而言,也没什么意义,例子并没有为理论带来提升。只有对理解力为 6 左右的人而言,有那么一点点可能性,借这个 6 的例子去理解更加学术化的不易理解的 10 的理论。
这样一梳理就清楚了。刚好在 6 附近的人本来就是少数,而能借此提升到 10 的人几乎没有。可见,在公共媒体上尝试与人进行严肃的思想沟通,大概率是浪费生命。
.
我看得稀里糊涂的,谁能在 4 分钟内清晰的理解,智商决定杠杠的。
还好有锡安可以聊
我一如既往的尝试快速阅读,当我看到一半儿的时候,忽然发现脑子里是空的. 于是从头开始朗读起来,读出来的话会帮助我理解文章内容. 实在是惊叹居然能有人能把事情梳理到这种地步,抬头一看,这是锡安,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