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秦书宝
全文约 3000 字,阅读约需 6 分钟。
写于 2019 年 9 月。
.
前几天心血来潮发了一个微博投票,问问大家开空调的时候到底能不能开窗。投票结果非常有意思。不管你支持还是不支持「开空调时开窗」这种行为,都值得看一下结论。
我们先看少数派,也就是认为「2. 当然可以,舒服最重要」的那帮人,到底有什么理由。从评论里的反馈来看,他们的主要诉求确实是「这样比较爽」。爽来源于哪里呢?
- 有的说是关着窗户开空调容易闷,没有新鲜空气。
- 也有的说,关着窗户开空调,室内会比较干,没有湿气。
- 还有人说,有时候空调太冷了,又不方便快速调温度,打开窗户刚好暖和一些。
总之说来说去,这帮人就是为了享受。
反过来我们再看一下,认为「1. 不可以,太费电」的小伙伴是怎么想的。反对者认为开空调本身是为了凉快,就已经费电了,为了比凉快更舒服,居然人选择了把窗户打开让空调更费电。多费这么多电,就为了你个人的舒服?这么不环保,合适吗?
这就有意思了,不妨站在对立面去抬一下杠——为了节约能源,你应该连空调都不开呀?为了保护环境,完全不排放氟利昂,你应该连空调都不买啊?那你怎么还买了空调而且打开了呢?
那人家就要说了:大家都在用空调,这么热的天你不让我开空调,这不是要人命吗?那反过来也一样啊,有些人就必须开着空调同时开着窗,否则就特别难受啊,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你发现没有:
- 认为天热就可以开空调的人,开空调就是为了舒服。
- 而认为开着空调也可以开窗的人,开窗户还是为了舒服。
为什么同样是舒服,你的舒服就比别人的舒服重要呢?就因为你的舒服更省电吗?
.
现在我们跳出双方立场,去看背后的逻辑。其实每个人去判断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的时候,他依据的是两个标准:
- 第一个是最自私的标准,就是我要舒服。
开空调的人觉得,我热了,所以我要开空调,这样舒服。开窗的人觉得,我开了空调嫌干、嫌闷、嫌温度变化大,所以我还要开窗户,这样舒服。这两者的逻辑其实是一致的。
- 接下来,人们才会想到第二点,所谓的利他,在这个例子里也就是环保,节约能源,讲社会公德。
认为不该开窗的人觉得,你不能排放太多的氟利昂啊,不能消耗太多的能源啊,不能鼓励这种铺张浪费的不良生活习惯啊。可是另一方也可以觉得,我开窗多排的那点氟利昂真的就和你有显著差异了吗,这种差异比你干脆不开空调还大吗?说我费电可我也多交了电费啊,花自己的钱用电有什么问题呢?说到社会公德,难道最大的公德,不应该是不去干涉别人家里的私事吗,我不管你开不开你家空调,你干嘛管我开不开我家窗户呢?你看,其实双方的逻辑仍然是一致的。
我们开不开空调,开空调的时候开不开窗,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借这个例子去理解对方立场背后的逻辑,能不能明白正反双方的逻辑其实是一致的。而彼此不认同甚至去指责对方,归根结底并不是逻辑不同,只不过是立场不同,利益不同罢了。有的人是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而有的人是干脆懒得去换位思考罢了。我觉得宁可有这个能力但懒得用,也好过完全没有这种能力,你说呢?
.
我的第二个收获,也就是意外收获是,「公域」和「私域」的舆论导向真的不同。
我刚发这条投票的时候,来投票的主要都是平时跟我互动比较多的小伙伴。我是怎么知道的呢?投票是不记名的呀?所谓不记名投票,只是没有记录你投了哪个选项,但却记录了谁投了票呀。所有投票的人都会出现在点赞列表里,只要你没有手动取消。我看了一下点赞列表,基本上都是熟悉的面孔。我把这个定义为第一阶段,这时的流量主要就是「私域流量」。
在第一阶段时,总票数大约 500 票:
- 选择「不可以开窗」的人只占了 40%;
- 选择「当然可以开窗,舒服最重要」的人占了 50% 以上;
- 剩下的基本上选择了「我就看看别人选啥」;
- 选择「我家没空调」的寥寥无几。
而跟投票结果相对应的是评论区的反差——当时只有十几条评论,评论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在陈述自己为什么不支持开空调时开窗,有的小伙伴还在吐槽身边有人喜欢开空调时开窗的「不文明行为」,其中也出现了带有敌意的调侃。
是不是很好玩?500 个投票的,连 50 条评论都不到,说明喜欢跟我互动的人并不喜欢跟我互动,哈哈哈。
更有趣的是,在投票中占了将近六成的多数派,也就是支持「为了舒服可以开空调时开窗」的那一派,几乎完全没有在评论中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为什么不表达自己的意见呢?可能是担心被人抬杠,甚至是可能担心被我抬杠。但不管怎么样,他们一定在内心深处知道,开着空调又开窗这种行为,对自己而言虽然就算不是理所应当、起码也轮不到别人来指手画脚,但在公共场合却仍然不太愿意公开说出来,因为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风险。因此,多数派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匿名投票,懒得用语言表达。
当然,在投票中占了将近四成的少数派,也就是认为「开了空调就不该开窗」的人,绝大多数也没有评论互动。可见,我的「私域」流量里,小伙伴们的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不爱说话」。
- 觉得自己的做法符合多数人预期的,没什么可说的。
- 觉得自己的做法可能不符合多数人预期的,更不愿意说出来。
- 而且似乎不论舆论导向如何,都要我行我素。
——亲们,不得不说,咱们还真是三观相当合,哈哈哈哈哈。认识你们很开心,笔芯。(虽然你们很可能不会回应……
.
后来不知怎么的,这个投票似乎吸引了更多路人的关注。于是,很多根本没有关注我的人,也开始纷纷参与投票。当然了,我也是在点赞列表里看到他们的 ID 才知道的。这些 ID,我一个都不认识。
可能是因为我设置了「关注才能留言」,也可能是人家觉得「我投个票就好,没有必要给陌生的博主多说废话」,所以后续虽然增加了很多新票,但完全没有带来新的评论。票数超过 3000 的时候,评论数仍然是最初的几十条。
我们不妨把这个称作是「公域流量」。虽然这个流量非常非常小,根本谈不上「域」的概念,但为了区分于上面说的比较熟悉的小伙伴自成一体的小圈子,这里还是大言不惭地把它叫做「公域」吧。我觉得投票在这个时候就进入了所谓的第二阶段。
在第二阶段,支持「不可以开窗」的人明显占了上风,票数快速接近之后又实现了反超。截至我写这篇东西的时候,总票数大约 3000,其中:
- 支持「不可以开窗太费电」的人有将近 40%;
- 支持「当然可以舒服最重要」的人有将近 37%;
- 来凑热闹「看看别人选啥的」有大约 23%;
- 剩下的是「家里没空调」的,可喜可贺,基本上家家都有空调了。
这说明「开空调时到底应不应该开窗」这个话题一旦进入了相对开放的公共领域,那么公序良俗所持的主流意见——节约能源不要开窗——马上就成为了多数人的意见。虽然这个「多数」受我之前私域流量的影响,显得不那么多,但毕竟仍然是多数。
看完第二阶段再回过头去,我们就更加能够理解第一阶段参与了投票的那些小伙伴们,为什么平时不喜欢在评论里和我互动了。尤其是涉及到这种要站队的社会话题时——谁知道这个博主的这条微博会不会突然被转到公域流量里变成公共话题呢?那你当时在特定的言语场景和情感关系背景下给博主留的言,一下暴露在所有网民面前,说不定就变了味儿。为了避免这些不可预测又毫无必要的麻烦,还是干脆只投票,只点赞,不说话,来得轻松。所以开空调的时候,到底应不应该开窗,这个没什么定论。但是要不要在微博(等公共场合)随随便便说话,似乎每个人心里都已经有了答案……
但我衷心地希望,哪怕你最后的行为都是选择了不说话,但你内心的动机更多的不是因为自我审查和自我阉割,而是因为已经想通了双方立场背后的逻辑都是一样的,说不说可能没什么区别,所以才懒得说。
- 可以说但懒得说,仍然是自主的行为,无所谓的事。不管外面的环境是民主还是专制,你都保有了独立思考能力,这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 想说却因为顾虑种种而不敢说,看似是自主的行为,其实是公共舆论的压迫,也就是多数人的暴政。不光专制会导致这种结果,而所谓的民主,很多时候会在「政治正确」的幌子下也演变成这个样子。你看,在这种场景下,民主和专制的结果看起来差不多。这时想要继续保持(不可言说的)独立思考能力,就困难得多了。
心里一凉,就把空调关了。
至于窗户开不开,还是看看外面的空气质量如何吧。
.
开窗吧!呼吸呼吸海风哈哈哈哈!
哈哈,海风太湿了,吹一会儿一身汗
难以理解的烦恼哈哈哈哈哈